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空間藝術(shù)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是指“依托裝飾藝術(shù)的基本要素,主要圍繞城市的天際線、街區(qū)輪廓、建筑立面、廣場景象及園林片區(qū)的造型、色彩、光線、節(jié)奏、空間及片面等元素進行視覺化的藝術(shù)設(shè)計”[2]。節(jié)慶裝飾設(shè)計在體現(xiàn)藝術(shù)美學價值的基礎(chǔ)上,更要切合特定節(jié)慶主題進行設(shè)計,以此增進城市節(jié)日氣氛,推廣節(jié)慶文化。城市公共空間與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的融合,人們歡聚共慶節(jié)日,是民俗文化傳承的體現(xiàn),國民凝聚力的表現(xiàn),更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的設(shè)計遵循形式美法則,主要體現(xiàn)在形態(tài)、色彩、材質(zhì)各物質(zhì)要素上。另外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的設(shè)計應重視人作為節(jié)慶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充分考慮民族差異、情感訴求等精神要素。
二、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構(gòu)成要素
1、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物質(zhì)要素
城市公共空間裝飾物質(zhì)要素主要分為色彩、材質(zhì)、形狀與形態(tài)。色彩,在節(jié)慶裝飾中煥發(fā)著神奇而獨有的魅力,裝飾者根據(jù)傳統(tǒng)或現(xiàn)代節(jié)日的要求,運用大自然的顏色,調(diào)和明度、純度、彩度,提煉、夸張、組合、變化而成節(jié)慶裝飾色彩。色彩學理論研究每一種色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義,體現(xiàn)著人類的不同心理,當視覺感官到某種顏色時,大腦神經(jīng)便會反應出不同的訊號,如紅色代表熱情,人們便立即感受到激動興奮;綠色象征自然,人們便會聯(lián)想到健康、環(huán)保等。材質(zhì),是材料和質(zhì)感的結(jié)合,是構(gòu)成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物質(zhì)要素的重要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所運用的節(jié)慶裝飾材料種類繁多,普通材料有紙、木材、金屬、塑料等,還有性能優(yōu)越的新型裝飾材料,不同的材料的運用,能體現(xiàn)不同的藝術(shù)質(zhì)感。形狀與形態(tài),由抽象化的點、線、面、體所組成,在城市公共空間形態(tài)上變形、融合、延展,彼此調(diào)和,在調(diào)和中變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獨特的節(jié)慶裝飾形態(tài)。城市公共空間在節(jié)慶的主題下運用豐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材質(zhì),創(chuàng)造一定形態(tài)的裝飾藝術(shù),在光照、燈光照下呈現(xiàn)不同的視覺感受,更好地為人類的精神生活締造藝術(shù)享受。
2.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精神文化要素
城市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人,評價城市公共空間節(jié)慶裝飾藝術(shù)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并不是其設(shè)計耗費材料的多少,設(shè)計水平多么超前,而是取決于人們對它的接納程度,是否符合城市居民對于節(jié)慶需求的滿足。強調(diào)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處,更是要求藝術(shù)重視人本思想的體現(xiàn)。如中秋節(jié)節(jié)慶裝飾時采用月亮、燈籠、大紅綢布、月桂樹等與節(jié)日主題相關(guān)的具有代表性的吉祥元素,以燈飾的形式裝飾美化街道,將裝飾藝術(shù)完美融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根據(jù)地域特點和文化的不同,不同的自然條件以及社會條件的制約促使各區(qū)域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思維和審美觀念。另,根據(jù)不同類型的節(jié)日主題,城市公共空間裝飾設(shè)計的形式、元素等也不盡相同,以此表現(xiàn)各區(qū)域千姿百態(tài)的節(jié)日裝飾藝術(shù)形式。北國的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哈爾濱憑借冰雪時節(jié)優(yōu)勢,推出大型冰雕藝術(shù)精品工程的冰雪節(jié),展示了北方名城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魅力。
結(jié)語
論文關(guān)鍵詞:《孔乙己》,言簡義豐
孔乙己》從發(fā)表日到今天,快一個世紀了,她仍然沒有被我國的讀者所遺忘,一次次地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足以說明她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小說僅僅通過魯鎮(zhèn)咸亨酒店的日常場景的一角,就展現(xiàn)了孔乙己悲慘一生和人世間的世態(tài)炎涼。筆者認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魯迅本人和后來讀者的熱愛,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一個敘事藝術(shù)特點——言簡義豐。僅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濃縮的簡潔語言就包容了如此豐富的藝術(shù)含量。
一、“畫眼睛”法刻畫人物形象
他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1】這里所說的“畫眼睛”就是要傳神,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兼?zhèn)洹?ldquo;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2】。魯迅筆下的許多經(jīng)典人物就是通過這種“畫眼睛的方法”完成的?!犊滓壹骸饭适碌恼归_是以“我”小伙計的視角完成的,對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語言、情態(tài)描摹的極其簡練,但其背后蘊含的意義卻是十分的深刻和豐富。文中對孔乙己的直接描寫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文學藝術(shù)論文,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說明孔乙己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青白臉色”說明他沒有經(jīng)歷過艱辛的風吹日曬的勞動。“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的長指甲又一次說明他沒有干比較粗笨的體力活。“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方面說明孔乙己沒有參加直接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孔乙己為了表現(xiàn)自己與短衣幫不同的讀書人身份,自詡為穿長衫的讀書人,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點。作者緊緊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顯的身份特征和真實心理意圖來表現(xiàn)出一個不從事粗活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與后文出現(xiàn)的“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相對應,前面的事例在暗示著他后者的行為,這個細節(jié)的相互對比表現(xiàn)含蓄,但蘊含著作者謹慎的寫作態(tài)度,他們都是在指向孔乙己僅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讀書人身份去偷竊的。這就更加揭示出沒有進學的讀書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認為讀書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滿足和實際的邊緣尷尬地位的反差,本質(zhì)上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備受摧殘的孔乙己并沒有變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是慈祥的,當孩子們趕熱鬧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說道,“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4】彎腰下去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蘊含了孔乙己作為長者面對小孩的憐愛和慈祥。雖然孔乙己自詡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但面對天真的小孩子并沒有蠻恨的態(tài)度而以親切、慈愛的老人面目出現(xiàn),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個迂腐、清高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溫情的一面,他同樣也渴望與人平等、友善的交流。當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寫法時,孔乙己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個體貼、愛護晚輩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單純地賣弄自己的學問,他也同時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來,教給對“我”以后有幫助的一點點知識。他并沒有看輕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計。單單從這幾句異常簡潔的話中就可以窺見最簡單的人物性格和情態(tài)??梢娍滓壹罕拘允巧屏嫉兀且粋€有著豐富人性的人物,我們從表現(xiàn)中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這樣本性善良的人,當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運兒體會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和喜悅時,喜悅的背后卻有著更多像孔乙己這樣潦倒、破落失意者。孔乙己的命運可悲、可嘆!
文中出現(xiàn)的短衣幫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孔乙己和短衣幫一樣是站著喝酒的人,唯一的區(qū)別是孔乙己穿著長衫??滓壹菏?ldquo;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讀書人”文學藝術(shù)論文,本質(zhì)上也是沒有任何優(yōu)越地位的人。短衣幫是做工的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在小說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短衣幫與孔乙己的對話和較量烘托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內(nèi)涵。短衣幫是以取笑孔乙己為樂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們在談話時心平氣和的,不會用“叫”這個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詞,其一是蘊含著眾人故意讓別人聽到的意思,其二這個詞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人。“故意的高聲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眾人的別有用心,“高聲嚷道”潛藏著眾人有意調(diào)侃孔乙己,以此引來笑料。從幾個簡短卻處處有意為難孔乙己的問話中,短衣幫們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們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是沒有因為孔乙己未進學而窮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實則惡毒的話嘲諷他,他們?鑰滓壹菏搶淠的,僅僅把它當做酒后休息的談資和α隙已,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同情和理解他,沒有一個人能用勸說的溫暖來安慰孔乙己迂腐卻脆弱、敏感的心靈。這固然和孔乙己本身好喝懶做,偶爾的偷竊不良行為有關(guān)系,但文中的所有人對孔乙己都是嘲諷的,這里突出的表現(xiàn)了孔乙己所κ貝的底層民眾對孔乙己這樣的人是冷漠的,雖然作者的筆調(diào)始終是緩慢而平和的,沒有激烈的爭吵,辱罵,但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Γ從日常最平常的說話中窺伺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guān)系。作者僅僅ü幾個對話場景,在如此簡練的語言中,就蘊含了如此豐厚的認識價值和感情,這是相當高超的敘事藝術(shù)?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對他的著墨并不多。“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fā)笑”【6】掌柜和短衣幫的嘲笑是不一樣的,他是為了引人發(fā)笑文學藝術(shù)論文,為了調(diào)節(jié)自己酒店的活潑熱鬧氣氛而故意調(diào)侃孔乙己,這就讓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陰毒。掌柜對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僅僅是“十九個錢”。當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時,掌柜一見面,沒有對孔乙己慘狀發(fā)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著追回那“十九個錢”,或者說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的,因為他們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斷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樣,掌柜急著要自己應該得的欠款,還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對只能用手走著來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沒有一絲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發(fā)孔乙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愉悅自己和麻木的眾人,這就是掌柜對孔乙己的極度冷漠。這么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勢利,精明。這也是構(gòu)成孔乙己所處時代的世態(tài)炎涼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簡練語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是因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邏輯的語言來表現(xiàn)他們。
二、以笑寫悲的氛圍渲染
小說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現(xiàn)了12次。笑字是一個表情動詞,形容人內(nèi)心愉悅,但因為人類有其復雜的社會性,這個簡單的表情動詞并非只具有她本來的含義,如小說中出現(xiàn)的“哄笑”“取笑”,眾人以揭穿孔乙己的傷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這是極其不道德和殘忍的行為,但作者正是通過“笑”,通過眾人笑孔乙己的畫面揭發(fā)孔乙己的迂腐和眾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從笑中總結(jié)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笑中闡發(fā)眾人對弱者的冷漠和麻木,從笑中窺視中國舊時代社會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說的整體氣氛,我們讀者也會被文章一開始的快活氣氛所感染,“我”一個百無聊賴的酒店小伙計,就因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就因為眾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點、傷疤而引起孔乙己緊張焦慮、可笑無力的辯駁而引人發(fā)笑的場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無援的文學藝術(shù)論文,可憐的窘迫和眾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文中出現(xiàn)兩次“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些做工的短衣幫在辛苦的體力勞動后,在熱熱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個供人玩笑的東西,來慰藉疲憊的精神,通過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輕松、愉快的空氣中,孔乙己沒有笑,“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他緊張著,爭辯著,“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他凄慘著??滓壹涸诳旎畹目諝庵惺墙箲]的,不安的。作者就通過孔乙己的幾個面部表情的變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憐的處境和眾人不顧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殘忍和冷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是一句敘事發(fā)展中承上啟下的話,飽含作者濃濃的同情,一句話揭穿了孔乙己對于眾人的作用,僅僅是眾人調(diào)笑的精神工具而已。這句話相當?shù)暮啙?,但背后蘊含的意義相當?shù)呢S富,用文章下來的故事發(fā)展來證明著這個真實的存在。即使面對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慘狀,所有人向往常一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眾人一直鑒賞著孔乙己的悲慘和弱小,不管孔乙己處境多么艱難,眾人對他是從始至終的麻木和冷漠??滓壹簭?ldquo;笑”中出場,也從“笑”中離開。作者就是通過“笑”來反襯孔乙己的悲,這樣更加強烈地揭發(fā)了小說的悲劇主題,通過十二個“笑”簡潔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慘”和眾人的“快活”,從笑和慘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滄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8】正是此小說的主題,這深深地觸動了讀者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主題的闡發(fā)也正是通過作者異常豐富的言簡義豐的敘事藝術(shù)完成的。
三、四個畫面鏈接的敘事結(jié)構(gòu)
《孔乙己》有13個自然段,文章的敘事結(jié)構(gòu)異常簡短,分別選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計“茴”字,孔乙己給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來酒店喝酒四個畫面,作者就是通過這四個輕描淡寫的畫面,卻刻畫了有鮮明特征而真實的人物,也表達著深刻的社會意義?以最少的事例刻畫了孔乙己讀書未中舉的悲慘一生和可悲可嘆的悲劇性格?
文中前三個自然段敘述了咸亨酒店的經(jīng)營情況和“我”的經(jīng)歷文學藝術(shù)論文,為敘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鋪墊。接下來敘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孔乙己在這個世界里是被排擠的,沒有真正溶入短衣幫的世界。短衣幫們故意戲謔著他的傷疤和痛苦。我們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計是小說的敘述者作者正是通過“我”的敘述來完成故事的展開,但“我”是一個學識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敘述卻有條有理,有著強烈地讀者意識,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很強的作者意識的,雖然本質(zhì)上所有的小說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創(chuàng)造。“我”選取的事例無疑是最能表現(xiàn)孔乙己性格和命運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敘述順序安排也異常的精巧,有著明顯的精心安排痕跡。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畫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寫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竊行為,在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眾人質(zhì)疑孔乙己的讀書能力,中間卻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這是作者根據(jù)讀者的閱讀心理而設(shè)置的,一般讀者在讀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場面時,會產(chǎn)生好奇心理,這個孔乙己為什么要偷書而不承認偷,被眾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這個大的場景中插入這一段,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而且這樣安排也不會有突兀的不適感覺。不僅如此,也為讀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眾人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雜文精編,《南腔北調(diào)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5,第182頁
【2】《且介亭雜文二集》中五論文人相輕—明術(shù),魯迅雜文全集,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第173頁
【3】【4】【5】【6】【7】魯迅小說全編,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5,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8】《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孫伏園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7
在空間環(huán)境中,人往往擁有一塊空間,這塊空間不僅僅提供了休息的環(huán)境,同時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人們往往不太習慣太高的房屋,人們喜歡站在柱子旁邊,這些都是人下意識的找依托感,通過這些空間引起的心理變化,能夠很好的處理空間高度以及與周邊事物的設(shè)計。不同的空間形狀往往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低矮的空間設(shè)計,會讓人有一種壓抑感,動態(tài)變化的空間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不規(guī)則感覺,圓形空間設(shè)計則會使人米歐式方向,空間形態(tài)變化很多,所引起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只有充分掌握這些聯(lián)系才能設(shè)計出美觀的展示空間。
2.基于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心理學的展示空間設(shè)計
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基于心理學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圍和透的關(guān)系。若是一個空間的設(shè)計沒有采用任何一種透視方法,必然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柑橘。若是空間的設(shè)計僅僅是開場,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出內(nèi)部空間的特征,使用功能無法得到發(fā)揮,因此在展示空間的設(shè)計中需要把握好圍和透的尺度,根據(jù)具體需要表現(xiàn)的事物來進行設(shè)計。
2.1空間流動性、引導性設(shè)計
展示空間本身屬于一種三維空間,人不可能一眼看到全部設(shè)計,需要在走動中看到各種設(shè)計,也就是需要注意看到各個設(shè)計部分。在這個走動的過程中,屬于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人們所看到的信息也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在設(shè)計中就需要保證空間變化的連續(xù)性,保證每個空間展示的效果都是連貫性的,保證人能夠得到好的視覺效果,保證人在行走的過程中感到空間的協(xié)調(diào)一致性,同時又富有變化,增強人的感受。展示空間在設(shè)計中原則上需要保證采用有序性原則,人在參觀展覽中,具有非常大的流動性,一般是靠右走,走捷徑,不走回頭路,這就要求空間設(shè)計拘留流動性和引導性,合理安排空間布局來安排觀眾參觀,引導人的駐足。
2.2空間長短和色彩的設(shè)計
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長短因素是影響人們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部分需要偏向于后部,前面的空間設(shè)計讓人們產(chǎn)生一種期待感,增強空間的表現(xiàn)效果。在建筑空間的設(shè)計中,若是需要強調(diào)部分的重要性,滿足人們乘興而歸的想法,可以適當加長觀賞瀏覽的空間設(shè)計,針對一些比較特殊的物品,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部分就需要放在前面,引起人們的新奇感。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色彩同樣是影響人們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觀看事物中,總是先看見色彩,然后再看見物體。在色彩的設(shè)計中涉及到了公眾色彩心理問題,這是因為對于人而言不同色彩所引起的直覺效果是不同的,同時也受到、社會規(guī)范等的影響。如紅色在美國象征著健康歡樂,在我國象征著信心、傳統(tǒng)等,因此在展示空間設(shè)計中需要考慮到色彩對人們心理的影響。
2.3垂直和水平空間的設(shè)計
本程序的熱鍵為小鍵盤的5,在編輯框內(nèi)可以指定坐標。
unitMainUnit;
interface
uses
Windows,Messages,SysUtils,Classes,Graphics,Controls,Forms,Dialogs,
StdCtrls,Mask;
type
TForm1=class(TForm)
btnSetHK:TButton;
btnExit:TButton;
GroupBox2:TGroupBox;
Label3:TLabel;
Label4:TLabel;
btnUnsetHK:TButton;
edYPos:TMaskEdit;
edXPos:TMaskEdit;
Memo:TMemo;
procedurebtnExitClick(Sender:TObject);
procedurebtnSetHKClick(Sender:TObject);
procedurebtnUnsetHKClick(Sender:TObject);
procedureOnHotKey(varMessage:TWMHOTKEY);messageWM_HOTKEY;
procedureFormDestroy(Sender:TObject);
public
{Publicdeclarations}
end;
var
Form1:TForm1;
const
idHotKey:WORD=0;
implementation
{$R*.DFM}
procedureTForm1.btnExit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Close;
end;
procedureTForm1.btnSetHK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ifidHotKey<>0thenExit;
idHotKey:=GlobalAddAtom(''''EmuMouse'''');//給熱鍵取得一個唯一的標識
RegisterHotKey(Handle,idHotKey,0,VK_NUMPAD5);//注冊熱鍵
end;
procedureTForm1.OnHotKey(varMessage:TWMHOTKEY);
var
Point:TPoint;
X,Y:Word;
begin
GetCursorPos(Point);//取回當前坐標
try
X:=StrToInt(edXPos.Text);
Y:=StrToInt(edYPos.Text);
except
ShowMessage(''''坐標輸入不正確.'''');
Exit;
end;
try
Mouse_Event(MOUSEEVENTF_ABSOLUTE+MOUSEEVENTF_LEFTDOWN,Point.X,Point.Y,0,GetMessageExtraInfo);
SetCursorPos(X,Y);
Mouse_Event(MOUSEEVENTF_ABSOLUTE+MOUSEEVENTF_LEFTUP,X,Y,0,GetMessageExtraInfo);
except
ShowMessage(''''Error'''');
end;
end;
procedureTForm1.btnUnsetHK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ifidHotKey=0thenExit;
UnRegisterHotKey(Handle,idHotKey);//注銷熱鍵
DeleteAtom(idHotKey);//注銷標識
idHotKey:=0;
end;
procedureTForm1.FormDestroy(Sender:TObject);
begin
btnUnsetHK.Click;
end;
end.
--------------------------------------------------------------------------------
這是dfm文件
objectForm1:TForm1
Left=296
Top=238
AutoSize=True
BorderStyle=bsDialog
BorderWidth=8
Caption=''''模擬鼠標拖動''''
ClientHeight=265
ClientWidth=211
Color=clBtnFace
Font.Charset=GB2312_CHARSET
Font.Color=clWindowText
Font.Height=-12
Font.Name=''''新宋體''''
Font.Style=[]
OldCreateOrder=False
OnDestroy=FormDestroy
PixelsPerInch=96
TextHeight=12
objectbtnSetHK:TButton
Left=136
Top=8
Width=75
Height=25
Caption=''''設(shè)置熱鍵(&H)''''
TabOrder=0
OnClick=btnSetHKClick
end
objectbtnExit:TButton
Left=136
Top=72
Width=75
Height=25
Caption=''''退出(&X)''''
TabOrder=2
OnClick=btnExitClick
end
objectGroupBox2:TGroupBox
Left=0
Top=0
Width=129
Height=97
Caption=''''目的坐標''''
TabOrder=3
objectLabel3:TLabel
Left=16
Top=29
Width=6
Height=12
Caption=''''X''''
end
objectLabel4:TLabel
Left=16
Top=61
Width=6
Height=12
Caption=''''Y''''
end
objectedXPos:TMaskEdit
Left=32
Top=24
Width=73
Height=20
EditMask=''''0000;1;_''''
MaxLength=4
TabOrder=0
Text=''''0000''''
end
objectedYPos:TMaskEdit
Left=32
Top=56
Width=73
Height=20
EditMask=''''0000;1;_''''
MaxLength=4
TabOrder=1
Text=''''0000''''
end
end
objectbtnUnsetHK:TButton
Left=136
Top=40
Width=75
Height=25
Caption=''''取消熱鍵(&U)''''
TabOrder=1
OnClick=btnUnsetHKClick
end
objectMemo:TMemo
Left=0
Top=104
Width=209
論文關(guān)鍵詞:格拉仄姆布魯斯,爵士樂,寵兒
作為非裔美國黑人作家的代表,莫里森深受黑人傳統(tǒng)文化及歐美文化的雙重影響。她曾多次談論音樂的力量以及音樂對她作品的影響,并認為音樂是一種理想的藝術(shù)形式。無論從敘述手段或是思想內(nèi)容而言,莫里森的不朽巨作《寵兒》處處滲透著她對爵士樂的自如運用和發(fā)展。
當黑人從非洲大陸被帶到美洲的那一刻起,貧困奴役的生活長期壓迫著背井離鄉(xiāng)的黑人們。1865年,雖然黑奴獲得自由,但他們的生活依然貧困潦倒,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便是自故土帶來的音樂,他們自娛自樂,吟唱自己的勞動號子、贊美詩、圣歌。黑人民間音樂遇上歐洲古典音樂,融合當時的流行音樂,創(chuàng)造出爵士樂的雛形。
19世紀末,拉格泰姆(Ragtime)盛行。拉格泰姆,稱為散拍樂,其主旋律數(shù)量不固定,演奏略帶即興。貧苦的生活使的拉格泰姆演奏者沒有機會學習到正統(tǒng)專業(yè)的樂理知識,但通過對歐洲音樂的效法,他們又嚴格按照音符節(jié)拍進行演奏。循規(guī)蹈矩又即興的演奏給聆聽者以節(jié)奏起伏的震撼,蘊含其中的掙扎表露無遺。正如法國爵士樂研究專家呂西安·馬爾松所述:“好像在歐洲,一些為養(yǎng)老院家庭舞會或者茶舞會的老小姐,苦于找不到頑皮的表達方法”(呂西安·馬爾松, 2005:33)
布魯斯(Blues)由人聲敘述,配以樂器伴奏,使演奏者與聽眾間形成微妙的溝通和情感的共鳴文學藝術(shù)論文,其旋律憂傷纏綿,包含對世事的感傷和內(nèi)心的痛苦,對生活與愛的向往和擺脫束縛的渴求。
“爵士音樂直接來源于布魯斯,它的特征也與布魯斯有聯(lián)系。爵士樂演奏者用樂器模擬演唱者的歌喉,風格和悲傷的情調(diào)…鼓勵演奏者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演奏者同時又是作曲家…便需要摻入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演奏方式”(艾琳·索森,1983:420)爵士樂的曲譜僅有個輪廓,演奏者依據(jù)輪廓自由發(fā)揮。切分自由,演奏靈活,富于變化,激發(fā)了爵士樂自由開放的曲風。
一 格拉泰姆式的掙扎
1.愛而弒之
奴隸制下,奴隸及其子女都被歸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chǎn),黑人女奴更被視為可再生產(chǎn)的一種工具。奴隸主往往已扭曲甚至喪失人性,將女奴當成是泄欲和繁殖新奴隸的工具。他們掌握奴隸的生殺大權(quán),可以將奴隸買賣出租,儲存典當。在了無人性的奴隸制下孕育出的濃烈畸形的母愛成為小說《寵兒》的中心線,貫穿故事始終。奴隸制畸變原本偉大的母愛,使母親不得不用殺死孩子的極端行為來保護子女免遭奴隸制的侵害。塞絲對奴隸制充滿仇恨,但根深蒂固的奴隸制使她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為使孩子不被奴役,她唯一的辦法是殺掉自己的孩子,將他們送到安全的地方——上帝那兒。
殺死自己的嬰孩有悖人倫,殺嬰源于母愛更有悖常理。但發(fā)生在塞絲身上卻可以理解。塞絲她深愛自己的孩子,沒有孩子她就“無法呼吸”,她可以承受虐待毒打,卻不能原諒學校老師的侄子搶走她的奶水。奶水是唯一能給孩子的愛,“除了我自己的孩子,誰也不能再得到我的奶水。”她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就是母愛將她逼入兩難的境地,沒有孩子她“無法呼吸”,若孩子繼續(xù)留在身邊,他們又將經(jīng)歷她曾經(jīng)的痛苦。她的“愛太濃烈”,她寧愿自己“無法呼吸”也要把孩子送往安全的地方。
2. 丹芙的矛盾情感
在塞絲逃跑途中,丹芙出生了。雖然過程驚險波折,但丹芙最終順利活下并健康成長。但塞絲的弒嬰行為使整個124號處于社會群體甚至是黑人群體的鄙視排斥中。外人的疏遠加上塞絲的過度保護,使丹芙完全與外界隔離,“沒有人跟我們說話。沒有人來。男孩子不喜歡我,女孩子也不喜歡我”。在家中,怨恨的鬼魂嚇跑了兩個哥哥。自從哥哥逃跑后,祖母整天沉迷于色彩研究,母親沉浸于對死去女兒的懺悔中。丹芙雖然在物質(zhì)生活上衣食無憂,但在精神層面上,她卻從未被真正的關(guān)懷。她被家人忽略,被外界孤立。無窮的孤獨感使她將長期以來騷擾124號的鬼魂當作自己的唯一伙伴。這段一廂情愿的友誼看似詭異,但對于長期處在寂寞中的丹芙而言,那是唯一心靈的依靠。但是保羅·D來了,趕走了作亂的鬼魂,也趕跑了她孤獨世界中唯一的伙伴文學藝術(shù)論文,他甚至將唯一還在乎她的母親的注意力也轉(zhuǎn)移了。被孤立的感覺使她將女孩寵兒當作另一精神寄托,她想要徹底得到寵兒所有的注意力。生平第一次,丹芙有了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她將寵兒當作另一個自我。當她發(fā)現(xiàn)寵兒回歸的唯一目標是塞絲,面對越來越虛弱的母親,丹芙開始擔心寵兒會殺死母親。為了拯救母親,她走出124號,向社區(qū)人求救,最終趕走寵兒。
塞絲畸變的母愛及丹芙和寵兒間矛盾的皈依,矛盾又成其自然,向讀者展示了拉格泰姆式矛盾掙扎的風格。
二 布魯斯的憂傷
1. 西克索的悲劇
西克索是《寵兒》中不甚起眼的人物,但他卻是“甜蜜之家”男黑奴中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是莫里森在《寵兒》中塑造的一個完美黑人的形象。莫里森形容他“靛青色的西克索長著火紅的舌頭”。靛青色是一種穩(wěn)重沉靜的色彩,讓人聯(lián)想到廣闊深邃,但又不失孩童的天真。用這樣的詞來形容西克索實在恰當不過,西克索知道料理食物;知道作為人類追求愛的權(quán)利,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只為見他那“三十里地女人”一面,“為了讓他的血統(tǒng)后繼有人”,“西克索是唯一不因渴望塞絲而癱瘓的人”。
西克索曾是溫柔沉靜的,而且說英語。在其他黑奴都甘于生活在“甜蜜之家”服從加納先生的統(tǒng)治時,西克索已經(jīng)預知他們的未來不會美滿,現(xiàn)在的生活只是五彩泡沫。西克索深思熟慮、知識豐富。他們的逃亡是由西克索設(shè)計的,因為在每次和“十三里地女人”的約會中,他清楚記下了“甜蜜之家”以外的地形路線。只有西克索敢于質(zhì)疑并反駁“學校老師”“定義屬于定義者,而不是被定義者”的觀點,他無疑是一個善于雄辯、邏輯清晰的智者。
西克索的舌頭是火紅的。紅色是《寵兒》中大量運用的一個色彩意向。紅色之于不同人物擁有不同的含義,對于寵兒,紅色是死亡、暴力和奴隸制的殘酷、人性的血腥;對于保羅·D,是自由與勇氣的想往;對于愛彌爾是希望與光明。對于西克索,火紅的舌頭包含了正負面的所有情感。早期的西克索,對未來充滿渴望,他火紅的舌頭代表對自由的向往。逃亡失敗被抓時,他放任自己瘋狂,用火紅的舌頭唱歌大笑,西克索從不笑,“他平生只大笑過一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西克索沒有堅持到最后,他最終仍被奴隸制摧毀。他不再說英語,這是對未來的絕望,亦是對英語這種白人語言的反抗。最終,他在大笑中被活活燒死。西克索微笑著迎接死亡,給人心酸悲傷的感覺。才為他自己乃至所有反抗非人性待遇的黑人保有了生的尊嚴。
2.貝比·薩格絲的含恨而終
貝比·薩格絲一共有八個兒子,雖然其他的孩子不是死了就是下落不明,但她還有最小的兒子黑爾陪伴在身邊。相比其他女奴,貝比·薩格絲無疑是幸運的。加納統(tǒng)治時代的奴隸們擁有相對稍寬裕的生活,甚至令黑爾可以出賣勞動力為貝比贖回自由身。
長期被奴役后突然獲得自由,貝比被這種突如其來的自由震撼了。獲得自由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掉自己的名字。對于她來說,這是自由意識的實際象征。不僅自己擁有自由的意識,她還想要將這種意識傳遞給社區(qū)的其他人。她成為一個不入教的傳道師。她在“林間空地”布道文學藝術(shù)論文,號召黑人熱愛自己,熱愛自己的身體。
然而,親眼目睹社區(qū)人的背叛與嫉妒,看著賽絲被迫殺死自己的女兒被警察帶走而她卻束手無策,貝比心中剛建立起的信念徹底崩潰。最終她選擇封閉自己,玩味無法對她造成任何傷害的色彩打發(fā)時間。終其死去,貝比也沒能擺脫心中的恨意,找回迷失的自我。
西克索從未笑過,唯一一次大笑,卻是在死亡之時;貝比·薩格絲擁有自由與自我信念的權(quán)利,卻被推進虛幻的色彩世界,含恨而終。對西克索和貝比而言,死亡不是結(jié)束而是解脫,是新的開始,但就是這樣不正常的死亡,現(xiàn)實而悲哀,傳承了布魯斯哀傷的風格。
三 爵士樂的開放
1.開放的結(jié)局
小說最后一字雖已完結(jié),但情節(jié)卻似乎沒有完結(jié)。作者留給讀者一個全然開放的結(jié)局, 一個想象的空間:寵兒是否真的是塞絲的女兒;黑爾是否真的死去;塞絲最后是生是死,與保羅的發(fā)展又是如何。
寵兒的到來和離去都充滿神秘感,她沒有交代她從何而來,只說她從水里來,她的脖子“周長不足一個茶碟”,她的名字和塞絲為死去女兒墓碑上刻的名字一模一樣。種種跡象顯示她就是塞絲的女兒。推斷是如此,但小說卻又暗示她好像只是一個逃跑的女奴。關(guān)于黑爾,我們只知道他瘋了,失蹤了,臉上涂滿牛油和酸酪,自己在嘴上勒著鐵嚼子。我們甚至難以確定他是怎么瘋的,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妻子被,還是因為意識到自己作為奴隸的悲哀。他是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或是已孤獨的死去。
對塞絲和保羅·D,小說的最后一幕定格在貝比薩格斯的病床上,塞絲在等死,保羅·D努力勸說,希望她回到過去。保羅走出自己迷失的內(nèi)心,編織著未來屬于他們的美夢。但最終塞絲是否從寵兒離開的痛苦和殺死女兒的悔恨中走出來,并與保羅幸福的生活,都仍是未知數(shù)。
小說雖已完結(jié),故事仍可持續(xù),讀者可以在反復閱讀中尋找想要的答案。開放的結(jié)局,不同的讀者心中自有不同的詮釋。這就是爵士樂開放自由的體現(xiàn)。
2.最后的解放
貝比·薩格斯,塞絲,丹芙是美國黑人女性在認識自我,尋求自我,塑造自我旅程上的三代標志性形象。貝比開始產(chǎn)生自我意識,并期望通過傳教的形式向其他黑人傳遞這一想法,但最終卻在深受打擊后崩潰文學藝術(shù)論文,預示了第一代黑人女性尋求自我意識的失敗。
塞絲是個極富自尊的黑人女性。這或許可成為推動她尋求自我意識的內(nèi)在特質(zhì)。殺死寵兒后,她一直活在悔恨痛苦中,當寵兒到來之后,塞絲將已蠢蠢欲動的自我意識建立在寵兒身上。這是種危險的行為--自我意識怎能建立在她人身上。因此,當寵兒消失后,她好不容易才剛建立起的自我意識消失殆盡,第二代黑人女性自我意識的尋求也以失敗告終。
丹芙從未受過奴隸制的摧殘,雖然孤獨的環(huán)境造壓抑了她對自我意識的認知。但長期的寂寞鍛造了這個孤獨小姑娘勇敢堅強的內(nèi)在。因此,為了保護母親,她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她的自我意識逐步累積。成功趕走寵兒,保護了母親,她甚至還將去念大學,這昭示著第三代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識追求之路終于成功。
這種思想解放與開放的結(jié)局,體現(xiàn)了爵士樂自由開放的音樂特性。在成功地尋求自我意識變?yōu)榭赡苤畷r,就是黑人女性甚至是整個黑人種族的民族意識得到解放之時。
爵士樂在非裔美國人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無可替代的。在深受爵士音樂特性的影響下,莫里森小說貫徹爵士樂發(fā)展三部曲的步調(diào),從拉格泰姆掙扎矛盾性,到布魯斯的悲傷基調(diào),直至爵士樂的自由曲風,在《寵兒》小說中處處有所體現(xiàn)?!秾檭骸返乃枷雰?nèi)容與黑人爵士樂發(fā)展歷史的契合這一音樂特性,體現(xiàn)了莫里森對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對黑人歷史的緬懷,也讓讀者體會黑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莫里森正是通過爵士樂的特點,向族人呼吁熱愛自己文化的同時,弘揚自己的歷史文化的。
參考文獻:
[1]MUSIC - Mendi + Keith Obadike[DB/OL]./blacknetart.com/Morrison.html,
[2]呂西安·馬爾松.嚴璐,馮壽農(nóng)譯.《爵士樂簡明史》[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4:33.
[3]艾琳·索森.袁華清譯.《美國黑人音樂史》[M]. 人民音樂出版社:北京,1983.3:420.
[4]騰金秋.《黑人女性主義批評視野中的<寵兒>研究》[D] :[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