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層住宅設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住宅建設正面臨持續(xù)大發(fā)展局面,住宅產(chǎn)業(yè)己是帶動整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和新增長點。如何滿足當前住宅結構體系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這個課題,就給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
在我國,住宅建筑按其層數(shù)分為:低層、多層、和高層三類。我國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中明確規(guī)定:1~3層為低層住宅;4~6層為多層住宅;7~9層為中高層住宅;10層以上為高層住宅。在這里我們著重筆墨論述一下多層住宅的建筑施工管理問題。
1. 多層住宅建筑的特點歸納
正如引言部分所說,多層住宅一般指4~6層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樓梯解決垂直交通,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層住宅在我國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鎮(zhèn)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層的優(yōu)點在于:第一、它比低層住宅在占地上要節(jié)省,同時又比高層住宅建設工期短,一般開工一年內即可竣工;第二、公攤面積少,無需像高層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電梯、高壓水泵等方面的投資,物業(yè)費也較低,整體的性能價格比高;第三、結構設計成熟、通常采用磚混結構,建材可就地生產(chǎn),可大量工業(yè)化、標準化生產(chǎn)。因此,多層住宅造價較低,價格適中,易于被普通消費者接受。
2. 多層住宅建筑結構體系分析
多層住宅建筑的結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塊多層建筑體系,但其主要問題在于雨水容易從砂漿縫隙滲入,如果雙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潔的砌塊上抹灰難度很大,易空鼓、開裂;第二、框架輕板結構體系,結構多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內外墻均為非承重墻??捎锰樟?招钠鰤K、加氣混凝土砌塊或其它非粘土砌塊以及陶粒混凝土輕質兩面光條板、3E板等做內外墻;第三、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內外墻全部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墻,目前已開發(fā)出多種配套的外墻保溫體系。這類結構體系,亦可以把外墻做成預制墻板在現(xiàn)場預制生產(chǎn)后就地安裝。
3. 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總結
3.1局部質量問題等同于全部質量問題
因為多層住宅工程涉及到眾多住戶的個人利益,業(yè)主及住戶都很重視,對工程質量要求比較嚴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質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處出現(xiàn)小小失誤,對住戶來說,就是全部的問題。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過細、過硬。
3.2各工種相互制約問題
一個環(huán)節(jié)考慮不周就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影響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更多的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難以控制的負面效應。如工序先后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成品保護,甚至給整個工程質量帶來隱患。
3.3 施工面過于分散
因為多層住宅樓墻體比較多,房間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樓層不相通,往往造成對某處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現(xiàn)問
題。
4. 如何做好多層住宅建筑的管理
4.1 做好施工預案的重要性
要針對整個工程的特點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其中應包括:關鍵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種的插入時間,對易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提出預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護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關鍵問題,使管理處于“受控”狀況,才可能達到工期縮短,質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增長的效果。
4.2 嚴格控制多層住宅工程的變更
工程變更和設計變更的造價占整個工程造價的比例有近10%,有時甚至更多.在施工過程中,各方面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超出原設計圖紙的要求,或者由于設計考慮不周造成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等,就會出現(xiàn)工程變更和設計變更,而這些變更必須會帶來工程造價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現(xiàn)工程造價難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導致絕大多數(shù)多層住宅工程造價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3 做好多層住宅施工工程監(jiān)理工作
工程監(jiān)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投資控制.即工程造價控制.其次,執(zhí)行工程監(jiān)理的監(jiān)理工程師都是工程技術專家.他們的經(jīng)驗、閱歷比較豐富.在設計及施工監(jiān)理過程中能提出許多積極的降低工程造價的建議、尤其在施工階段關系到是否要設計變更和工程變更的決定時,他們往往能根據(jù)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做出合理正確的選擇,這一點許多建設方代表因其經(jīng)驗、閱歷及技術受各方面的條件制約而無法做到。再者,在施工過程中。甲、乙兩方因各自的立場、觀點不同,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的情況,監(jiān)理單位作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過程中協(xié)調雙方關系,確保工程施工正常進行,這樣能為完成工程造價控制提供有利條件。
5. 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的質量管理方法
要根據(jù)多層住宅建筑工程的質量目標,制定相應的質量驗收標準,而且要使企業(yè)質量驗收標準高于國家驗收標準。嚴把材料質量關。采購的材料要符合國家規(guī)范標準(含環(huán)保標準)和設計要求,嚴格執(zhí)行材料驗收制度。確保主體結構質量。主體結構質量關系到整體工程質量和安全,關系到每個職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須確保主體結構質量。重視裝飾質量。在施工裝飾階段,一定要克服質量通病,搞好細部處理,在裝飾水準上要高人一籌,要有創(chuàng)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層、頂層、屋面、衛(wèi)生間以及樓梯走道等關鍵部位施工。同時,要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隨著科技進步,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施工企業(yè)要及時掌握這些信息、積極應用到工程中來。
5.2 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層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中,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費用開支進行指導、監(jiān)督、調節(jié)和限制,把各項生產(chǎn)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范圍之內,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xiàn)。項目經(jīng)理是項目成本控制第一責任人,應及時掌握和分析盈虧狀況,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 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訂立安全責任書,發(fā)生安全事故,各級責任人和班組都要承擔一定經(jīng)濟責任。確保安全設施投資到位。安全設施投入不能省,特別是企業(yè)改制以后,安全設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發(fā)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費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響很大。
最后,在現(xiàn)有多層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應針對影響工程質量品質的一些關鍵問題,從技術、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明確每一個施工人員的目標責任,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布賴恩?愛德華茲.可持續(xù)性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李惠強.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層建筑施工方案評價[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
[3]苑振芳,劉斌.我國多層建筑的發(fā)展狀況與展望[J].建筑結構,2007.
[4]Citherlet S,etal.Window and Advanced Glazing Systems Life Cycle Assessment,Energy and Building,2000.
關鍵詞: 居住區(qū);場地區(qū)位;場地分析;規(guī)劃控制條件;戶型設計
1 項目規(guī)劃及建筑方案設計總體概況
1.1項目概況 隆海?聚龍灣居住區(qū)項目位于山東省膠南市瑯琊臺風景區(qū),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北依車輪山,南鄰龍灣海水浴場,遠眺瑯琊臺主景區(qū),西側距離濱海大道約一公里,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該項目由青島隆海集團有限公司瑯琊臺度假區(qū)分公司開發(fā)建設。工程占地約675畝,擬建設高品質的綠色生態(tài)海景住宅。其中還包括企業(yè)會所、人工沙灘、沿海岸線游艇碼頭、小區(qū)幼兒園、沿街商業(yè)、主題迷你型酒店等輔助小區(qū)配套設施。在滿足改居住區(qū)人業(yè)主提供“第一居所”這以基礎之上,以豐富多樣的配套設施為業(yè)主提供“第二居所”。
1.2 基地背景(歷史典故) 瑯琊臺風景區(qū)有這樣一個歷史典故:秦始皇3次登瑯琊,一住數(shù)月,從內地遷來3萬戶百姓,修筑起瑯琊臺,并刻石紀功?,樼鹋_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數(shù)千童男女東渡日本的啟航地。
所以,瑯琊臺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是瑯琊文化的一個重要凝聚點,是學者文人訪古探幽尋夢的地方。1994年以來,中國徐福會多次在這里舉行全國和國際徐福學術研討會及徐福遺跡探訪活動。膠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這里舉行紀念徐福東渡日本的慶典。
或許,這樣瑯琊臺本身所具有的這樣一個歷史典故同該居住區(qū)總體規(guī)劃和單體建筑設計并沒有太多直接的聯(lián)系。但從不論是把它作為一場地本身的文化背景,還是售樓時的一個小噱頭,也都會給該居住區(qū)增光添彩。
1.3 基地區(qū)位及現(xiàn)狀條件 項目基地區(qū)位分析:基地位于山東省膠南市瑯琊臺風景區(qū),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北依車輪山,南鄰龍灣海水浴場,遠眺瑯琊臺主景區(qū),西側距離濱海大道約一公里,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1.4 規(guī)劃控制條件
①用地性質:居住用地。
②用地面積約675畝,合計45萬平方米。
③建筑用地分為三塊用地。其中A地塊88畝,合58808.45平方米;B地塊62畝,合41578.86平方米。A,B地塊容積率小于0.4,建筑密度小于35%,綠地率大于40%;C地塊525畝,合349988.08平方米,容積率1.0,建筑密度不高于30%,綠地率不低于35%,建筑限高40米。
1.5 每套戶型建筑面積參考
①雙拼別墅住宅300~500平方米;
②聯(lián)排別墅住宅250~300平方米;
③疊拼別墅住宅170~250平方米;
④多層住宅85~140平方米,宜布置花園洋房形式;
⑤個別景觀等比較好的位置可布置較大建筑面積的別墅戶型;
⑥居住區(qū)會所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左右;
⑦每種戶型所占小區(qū)建筑面積整體比例由設計單位根據(jù)規(guī)劃布局拿出初步意見后共同研究確定。
如圖2所示,根據(jù)任務書所擬出的基地規(guī)劃控制條件,左邊兩塊面積較小的基地所要求的容積率也較小,所以在方案總體規(guī)劃和戶型產(chǎn)品設計時,主要考慮布置雙拼別墅和聯(lián)排別墅,層數(shù)均為三層,且多以平屋頂為主。這樣利用基地本身的高差變化以及對原有基地的改造(挖土方,填土方,加墊半地下車庫)等方式,爭取達到景觀價值的最大化,使得后一排的別墅可以越過前一排的屋頂看到海景。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生態(tài)海景別墅”。
然而第三塊較大的基地(最右)要維持容積率1,則需要考慮布置多層(六層)和小高層(八層,十二層)。但在銷售價值上來說,多層和小高層的售價較別墅的售價低,因此針對這一點,我們給出的方案是在現(xiàn)有路以北的小地塊布置多層和小高層;在現(xiàn)有路以南的大地塊全部布置別墅。讓經(jīng)濟效益價值高的別墅能盡可能多的看到海景以及盡可能多地擁有開闊的視野;然而在布置多層和小高層的地塊,部分樓層必然會有所遮擋。對此,個人覺得可以通過小區(qū)內部造如較為常見的庭院,綠化以及公共活動空間;再者,可以通過布置沿街商業(yè)或者商業(yè)內街,主題風情街等方式來彌補此地塊較為次要的地理位置,較少的開闊視野和海景視線這一缺憾。
2 前期基地分析
2.1 基地高程分析
如圖3所示,整個基地呈北高南低,從北至南逐漸變低的走勢。最低點即海平面標高為0,最高處達40米。建筑紅線內部最高處標高34米,最低處9米,紅線內的基地亦呈北高南低的走勢。
根據(jù)地形的起伏變化,可得知在基地的北部宜布置多層和小高層,南向沿海最近處宜布置雙拼別墅(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景觀視線最優(yōu)化),中間則適合布置聯(lián)排別墅和疊拼別墅。
2.2 地形剖面利用和改造
圖4為基地地形剖面圖,可以看紅線內部的基地北高南低,最高處和最低處的高差為20米左右,這個高差對于整個基地的尺度來說,是相對比較平緩的。這樣的基地條件在布置住宅時會導致住宅之間的視線遮擋,即后一排別墅被前一排別墅屋頂所遮擋,看不到海景,沒有開闊的視野,如圖5所示。
這是右邊基地的一個現(xiàn)狀剖面圖。假設我們把擬設計的幾種類型的別墅,即雙拼,連排,疊拼以及基地北部的六層和十二層住宅。將這幾種戶型畫出剖面圖,每一種戶型作為一個小體塊放在基地上面,在滿足青島市日照間距規(guī)范(遮擋建筑的長邊與被遮擋建筑相對時,其日照間距系數(shù)不小于1.6)前提下,可以粗略地統(tǒng)計出這個基地剖面上面,處于用地紅線中部的地形走勢從南至北逐漸變高,但走勢較為平緩,因此放在其上的五棟聯(lián)排別墅幾乎都被前一排的屋頂所遮擋而看不見海景。多層住宅有一半以上的戶數(shù)被遮擋而看不見海景,沒有開闊的視野。因此,對原有基地的改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方案。
圖6是經(jīng)過改造后的地形以及其上的戶型布置方式。具體改造方式如下:①最靠海一排的雙拼別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墊高半個層高;②第二排連排別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墊高半個層高;③第三排至第五排各自設計層高為2.8米的半地下室;④第六排連排別墅和第七排疊拼別墅設計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⑤第八排六層公寓和第九排12層公寓設計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⑥第十排12層公寓設計層高為2.8米的半地下室。
經(jīng)過以上幾種地形改造方式以后,可以粗略地統(tǒng)計出:增加兩棟聯(lián)排別墅共8戶可看到海景,增加兩層多層住宅共十戶可看到海景。
因此,對于原有基地高差的改造(挖土方、墊土方、設計半地下室或者全地下室墊高戶型的標高),是解決原有地形各種類型的戶型前后排相互遮擋的較好的有效方式。
2.3 用地等級分析及戶型成品分類
2.3.1 用地等級分析
通過對基地的各個地塊進行景觀,朝向,噪音干擾,建筑視線干擾四個方面分析,把基地按照土地價值的高低分為四類用地:①第一類用地靠海最近,擁有最好的景觀視線,視線無遮擋,基本無噪音干擾,第一類用地主要考慮布置雙拼別墅;②第二類用地靠海較第一類用地稍遠,用地內有水系景觀,景觀較好,視線稍有遮擋,第二類用地主要考慮布置連排別墅;③第三類用地景觀河朝向都更為次一些,視線有遮擋,有噪音干擾,第三類用地考慮布置疊拼別墅;④第四類用地在現(xiàn)有主干道附近,景觀和朝向都較差,建筑有遮擋,噪音干擾較大,第四類用地主要考慮布置多層(6層和8層)和高層(12層)公寓。
這四類用地分析將用于之后的戶型成品設計,而基地南面的海景和基地中的三條水系(可改造為水景),則是用地分類和之后的戶型成品設計的一個重要考量的依據(jù)。
2.3.2 戶型成品分析
基于之上用地等級分析相對應,戶型成品分析圖(圖7)主要是表達各種類型的別墅戶型以及多層和高層的分布情況以及戶數(shù)的多少:
①紅色塊代表雙拼別墅,布置在靠海最近,視線無遮擋的基地,也是整個小區(qū)價值最高的戶型;
②黃色塊代表連排別墅,有3連排,4聯(lián)排,5聯(lián)排不等,價值較次于雙拼別墅;綠色塊代表疊拼別墅,1-2層為一戶,3-4層為一戶;
③紫色塊和藍色快分別是12層公寓和六層公寓,赭石色代表8層公寓,分布在基較次要的位置。
規(guī)劃及建筑方案要求:
①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置應滿足《青島市市區(qū)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及規(guī)劃導則》(試行)的要求;
②戶數(shù)與車庫(車位)數(shù)量比例可按1:1.2設計;
③住宅日照間距系數(shù)按1.6設計;
④采暖采用天然氣爐供熱方式;
⑤設置太陽能供應熱水系統(tǒng);
⑥設置小區(qū)配電室,供電半徑不宜大于400米;
⑦考慮燃氣調壓站、污水處理站規(guī)模及位置;
⑧考慮垃圾排放設施;
⑨別墅住宅每戶宜設置地下室;
⑩考慮綜合管網(wǎng)(電、通訊、給排水、燃氣)的擺放布置。
3 人工沙灘設計
無可厚非,沿海人工沙灘的設計好壞是考量整個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基于整個基地依山靠海的地理優(yōu)勢,要提升整個居住小區(qū)的品質,關鍵也在于沿海沙灘的設計?,F(xiàn)有基地上,海岸線附近是當?shù)鼐用竦孽U魚池和海鮮養(yǎng)殖場,這也可以客觀地反映出當?shù)貧夂?,水質都是相對較好的。這里,我們在考慮沿海人工沙灘的設計時,考慮了保留部分的鮑魚池,而非全部改造。有所保留,在于保留場地原有的氣息,起一個新舊過渡的作用,如圖8所示。
圖8為景觀分析示意圖,紅點所在的位置標出了具體的做法。
3.1 白色塊區(qū)域是原有場地的養(yǎng)殖場,我們將場地這部分的鮑魚養(yǎng)殖場,連同基地海岸線最東邊的鮑魚養(yǎng)殖場一并保留了下來,保留原有場地的歷史氣息。
3.2 圖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做法:人造沙灘和人造沙灘游泳池;海邊會所以及海邊棧道。海邊棧道在空間形態(tài)上似連非連,和每個人造沙灘和人造綠化景觀相互呼應。海邊會所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和小區(qū)內會有大致相同,只是商業(yè)性稍強。這樣看來,整個沿海人工沙灘的設計與小區(qū)規(guī)劃在空間上相近但在功能上相聯(lián)系,兩者都是一個成功的沿海生態(tài)居住區(qū)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結語(總結與反思)
①本篇論文內容著重在于建筑方案設計前期場地分析以及規(guī)劃。參與這次項目,讓筆者學會了在場地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的同時理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過程。從最開始的認識場地、分析場地,到產(chǎn)品設計、總體規(guī)劃,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筆者認為,一個好的居住區(qū)規(guī)劃是讓這個規(guī)劃方案本身能夠經(jīng)得起各方面的考量和討論,并且能夠有足夠的彈性空間去改進和提升。
②論文寫于此,希望個人在接下來的參與該項目的過程中,能夠用之上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學習和提升。并且也能有這樣好的機會以論文的方式將自己參與項目的部分總結出來已供老師評閱。
注:
本文所引圖均為作者自繪.
參考文獻:
[1]呂俊華,彼得?羅,張杰.中國現(xiàn)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劉先覺.現(xiàn)代建筑理論[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3]周儉.城市住宅規(guī)劃原理[M].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1.1給水工程的注意事項:
(1)給水供應系統(tǒng)沒有固定的形式,設計時應根據(jù)用戶的要求,結合室外給水系統(tǒng)的實際情況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或采用綜合評判法確定供水方式。
(2)高層住宅內為解決上部供水不足增設了增壓設備,目前常采用調節(jié)水箱和變頻供水設備加壓供水,加壓設備為全自動系統(tǒng)以減少運行管理費用。
(3)住宅內生活用熱水多采用電浴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及鍋爐集中供熱等方式供給。電加熱系統(tǒng)和太陽能熱水器供應系統(tǒng)在住宅設計中較多采用,所以在設計時僅在給水管上預留安裝熱水供應設施的接口,或每戶設計獨立的熱水管道系統(tǒng)由住房自行解決熱源[1]。
1.2給水設計的關鍵因素:
(1)適當增設單體建筑戶外控制閥門:傳統(tǒng)的住宅給水設計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層出地面處設切斷閥門,而經(jīng)濟房戶外小區(qū)內則是一個建筑樓群組共用一個地下控制閥門。
(2)適當增設單體建筑戶體控制閥門:立管底部的給水閥門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當?shù)讓幼舭l(fā)現(xiàn)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時,可以及時關閉給水總閥,減少排污量。
(3)注意室外閥門的安裝型式:室外安裝的閥門大部分都是口徑為Dg75以上的截止閥或閘板問或蝶閥,一般均是法蘭安裝,而且有國家標準圖。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這些裝于地下的閥門一旦損壞時如何更換。
(4)給水管道壓力超過0.3~0.4MPa且管徑≤20mm及管路較長時,管道會產(chǎn)生嘯叫和振動,這主要由高速水流動力與管道系統(tǒng)產(chǎn)生共振所致。綜合防治措施有適當加大管徑、采用曲撓橡膠接頭、支架與管道接觸處加橡膠墊以及加裝減壓閥等。但注意減壓閥本身也有噪音,要經(jīng)反復調試,使噪音減至最小[2]。
2.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
2.1排水工程的注意事項:
(1)對于多層住宅,目前設計多采用底層污水單獨出戶,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層泛水的難堪局面,減少鄰里的矛盾。二層以上采用排水伸頂通氣立管。
(2)底層衛(wèi)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為好,應單獨排出。對滿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應以單獨的排出管排到室外檢查井。
(3)住宅設計中不僅設計雨水系統(tǒng),同時還設計室調冷凝水管收集每戶安設空調板上的冷凝水,這樣不僅使建筑物外墻美觀,而且避免了空調冷凝水隨意流放,影響樓下行人。
(4)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積水,設置在經(jīng)常有水濺落的衛(wèi)生器具附近地面(如浴盆、洗臉盆、小便盆、小便器、洗滌盆等)、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場所(如淋浴間、水泵房)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場所,住宅可用作洗衣機排水口,設計選用高水封防臭地漏[3]。
2.2排水工程的關鍵因素:
(1)地漏與存水彎的配合:規(guī)范上沒有規(guī)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設存水彎,但這確實能影響用戶的使用。全國通用給水排水標準圖集上將帶水封的圓形鐘罩式地漏分為了甲、乙、丙、丁四種,雖然標準圖上對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但都有一個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發(fā)而被破壞的毛病。且往往制造和安裝時還達不到設計的要求。
(2)室內排水管最小管徑:一般講,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排出管最小管徑為DN32~50,而含有糞便污水的最小管徑為DN100。通過觀察后認為這各種規(guī)定只適用于樓面排水,而不適用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徑較小,容易堵塞,且不易疏通(疏通器在其內不易拐彎)。
(3)對于多層住宅,目前設計多采用底層污水單獨出戶,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層泛水的難堪局面,減少鄰里的矛盾。二層以上采用排水伸頂通氣立管。對住宅建筑底層設架空層、商場或商鋪的情況,上部排水立管必須在底層進行轉換,以不影響底層的使用功能。
(4)排水管道噪音問題。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狀態(tài),噪音難免,且受管道材質影響。試驗資料表明,DN100管道流量為2.7L/s時鑄鐵管噪音值為46.5dB,PVC-U管噪音值為58dB,故在要求安靜的高檔房間內(睡房除外),宜選用柔性連接鑄鐵管。新產(chǎn)品芯層發(fā)泡隔音PSP管,隔音效果好,價格略貴,也可選用。
3.節(jié)水技術
針對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節(jié)水對策和技術:在經(jīng)濟房建設中,應改進馬桶的沖洗方式,減少沖洗水量,加強水的循環(huán)利用。
(1)減少馬桶沖洗水量目前,我國普遍采用沖水量≥11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若根據(jù)建設部的規(guī)定,全部使用沖水量≤9L的馬桶,則住宅可節(jié)水4%,賓館、飯店可節(jié)水3%,辦公樓可節(jié)水11%[4]。
(2)廚房、沐浴、盥洗的節(jié)水廚房的洗滌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龍頭若采用充氣水嘴,可節(jié)水且不減小水柱的直徑。
(3)真空節(jié)水技術為了保證衛(wèi)生潔具及下水道的沖洗效果,可將真空技術運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氣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負壓產(chǎn)生的高速氣水混合物,快速將潔具內的污水、污物沖吸干凈,達到節(jié)約用水、排走污濁空氣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統(tǒng)包括:帶真空閥和特制吸水裝置的潔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設備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內產(chǎn)生40~50kPa的負壓,將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內,再由污水泵將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類建筑中采用真空技術,平均節(jié)水超過40%。若在辦公樓中使用,節(jié)水率可超過70%[5]。
(4)在住宅中,由于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應考慮將其經(jīng)適當處理后供生活雜用及補充冷卻水,主要包括廁所沖洗、園林灌溉和道路保潔等。推薦的中水處理工藝為:原水機械格柵毛發(fā)過濾器調節(jié)池混凝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頂水箱專用水管系統(tǒng)(水表)用水點]。
4.結束語
經(jīng)濟住宅建筑的給排水管道系統(tǒng)看似簡單,但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應引起設計人員高度重視。要正確的選擇系統(tǒng)的形式、節(jié)水且噪音低的衛(wèi)生設備、合適的管材及附件,以滿足人們對居室內環(huán)境的要求。
在新世紀,建筑給排水將擔負新的歷史重任,面臨新的挑戰(zhàn)。建筑給排水將更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并將重點調整到民用建筑與工業(yè)建筑并重,公共建筑與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應與熱水供應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壓與水質并重等方向上來,走上全面、均衡、務實、安全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盛培基.給排水工程設計中的節(jié)能問題應引起重視[J].江西能源,2007,(3).
[2]劉中平.住宅給排水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7,(27).
[3]邱國均,戴陸洲.住宅給排水工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11).
[4]楊天強.我國建筑給排水實用新技術[J].科技咨詢導報,2007,(28).
[5]宋明.建筑給排水設計的幾點經(jīng)驗[J].科技咨詢導報,2007,(23).
關鍵詞:體型系數(shù),體型設計,設計策略
0.引言建筑體型設計應綜合考慮建筑功能、造型以及節(jié)能的要求。針對北方寒冷地區(qū)氣候特點,設計的基本原則為盡可能的減小建筑外表面積,使熱工性能較差的的外表面積降至最少,考慮到建筑在冬季采用被動式采暖,則需盡量擴大南立面,在滿足通風采光的要求的基礎上,減少北向、西向等不利朝向墻面面積及窗墻比。
1.控制體型系數(shù)體型系數(shù)S指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F(不計算地面)與其所包圍的建筑體積V之比(S=F/V)。論文格式。體型系數(shù)越大,說明單位建筑空間所分擔的熱散失面積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資料表明:體型系數(shù)每增大0.01,耗熱量指標約增加2.5%。
建筑的體型系數(shù)與建筑物的體型是否規(guī)整及建筑的體量大小有關,建筑的規(guī)模越大,其體型系數(shù)越小。因此單層的小建筑的體型系數(shù)一般比較大,而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體型系數(shù)一般比較小。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體型系數(shù)一般在0.10-0.15之間,遠小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0.3界限,且高層建筑屋面面積相對外墻面積要小得多。
2.增加南向表面積與體型設計從利用太陽能采暖的角度考慮,應盡量增加南向的面積,以南向表面足夠大,其它外表面總面積盡可能小為判斷節(jié)能與否的標準更合理。這意味著要增加建筑面寬,減小進深。
作者以濟南某小區(qū)套型面積為116m2,層高為2.8m的六層住宅為例,計算分析一個單元時和三個單元時的體型系數(shù)變化,如表5-1,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增加南向表面面積的同時,勢必會造成在標準層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體形系數(shù)增大的情況。因此,在滿足必要的平面功能布局的要求之后,盡量控制體形系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盡量的增加面寬,減小進深。
表 5-1相同面積不同套型的體型系數(shù)比較
進深m 面寬m 套型面積m2 一個單元體型系數(shù) 三個單元體型系數(shù)
戶型一 12.6 18.3 116 0.34 0.26
戶型二 10 23.1 116 0.33 0.29
(圖表來源:自繪)
同樣我們需注意到,當建筑物南向表面面積增大,滿足了冬季被動式采暖需求時,必然引起夏季室內外受熱量增加的問題。所以,在夏季應采取適當?shù)耐獗砻娴恼陉柎胧?將增大南向表面面積作為優(yōu)點來利用。論文格式。
3.底層架空與體型設計黑川紀章認為:“城市已失去了它曾有過的最完美的過渡空間”,為恢復城市中這種性質的空間,他借鑒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緣側空間”理念,在福岡銀行總部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開敞架空空間———介于室內與室外、公共與私有之間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論文格式。
底層架空空間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具有加強通透性,提供灰空間,對外開放等特點,雖然增加了建筑的體形系表面面積,而總體積不變,體形系數(shù)一定增加,但是它卻從而降低了住宅內部的氣溫,改善了微環(huán)境。
目前的多層住宅的普遍做法是:底層另加小庭院,庭院的欄桿圍護都采用通透性強的鑄鐵、不銹鋼欄桿等,庭院內綠化由用戶栽種,這方面的嘗試較成功。但帶來的問題是庭院綠化不統(tǒng)一、防盜的要求也更高,加上底層潮濕問題,導致購房者瞻前顧后。
底層住戶由于接近地面,室內濕度比較大,防潮問題未解決,而且日照間距普遍不夠。而設置架空層之后就避免了這一問題。并且一層的住房冬季接收陽光時間比較短,這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梢姀奶柲艿睦媒嵌瓤?底層架空也有好處。而且在底層架空層種植綠化,設置自行車停車場以及布置休閑娛樂設施等,對增加綠化面積,促進人與人交流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然而,底層架空帶來夏季自然通風暢通的同時,也會帶來冬季防風問題的嚴重性。為同時解決夏熱與冬冷的問題,可以采取一些輔助設計手段。例如:結合底層架空空間的綠化景觀以及兒童游樂場地設計移動隔墻,移動墻通過人工調節(jié)可以隨著冬、夏季的主導風向移動或旋轉,起到夏季導風、冬季防風之作用。也可以安裝玻璃,不但可以防風,而且可以成為利用太陽能直接受益式的附加陽光的暖房??傊?并非體形系數(shù)越小越好,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4.控制體型的設計策略(1)盡量減少體型的不必要的、小尺度的凸凹不齊,以利于降低體形系數(shù),減少熱量損失。
(2)做到各單元的有機組合,盡量利用外墻面重疊,以減少外墻面積。尤其注意山墻的面積的有效控制,減少西曬問題出現(xiàn)。
關鍵詞:砌體結構,抗震加固,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
2008年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震害較為嚴重地集中在砌體結構房屋,最典型的就是預制板結構的多層住宅樓和學校教學樓。汶川地震中砌體結構房屋的震害情況,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鑒經(jīng)驗,對改進建筑抗震設計和抗震加固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砌體結構進行抗震加固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增設抗震墻、外加圈梁-鋼筋混凝土柱加固、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支撐加固、包角加固等等,本文在如何選擇抗震加固技術時,本著從結構體系——結構材料——結構構件——構件連接——非結構構件的順序原則來進行抗震加固。
1、建筑層數(shù)及總高度超限:歷次震害證明,砌體建筑的層數(shù)越多,高度越高,其地震破壞就越大。因為建筑層數(shù)及高度值越大就意味著側向地震作用就越大,同時也加大了建筑底部的傾覆力矩。因此在地震中,傾覆力矩過大使得底部墻體產(chǎn)生過大的壓力和剪力而被破壞?!督ㄖ拐痂b定標準》(GB50023-2009)第5.2.2節(jié)和第5.3.1節(jié)中分別對A類建筑和B類建筑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7.1.2節(jié)中對C類建筑也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
當砌體房屋的總高度及層數(shù)均超限時,應采用改變結構體系的加固方案,具體有以下兩種形式:(1)雙面普遍加鋼筋混凝土板墻形成組合墻的方法;(2)增設一定數(shù)量的鋼筋混凝土單面或雙面板墻的方法,混凝土板墻厚度單面不小于140mm,雙面合計不小于140mm,且結構全部地震作用分別由兩個方向增設的鋼筋混凝土板墻承擔,并應計入豎向壓應力滯后的影響,墻體配筋按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計算確定(原砌體墻不承擔地震作用)。
2、平立面不規(guī)則、具有明顯扭轉效應: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設計中是頭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簡單對稱。因為震害表明,簡單、對稱的建筑在地震時較不容易破壞。而且道理也很清楚,簡單、對稱的結構容易估計其地震時的反應,容易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和進行細部處理。“規(guī)則”包含了對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側力構件布置、質量分布,直至承載力分布等諸多因素的綜合要求。碩士論文,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建筑平面、立面應盡可能簡潔、規(guī)整,使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相一致。建筑立面應避免頭重腳輕,房屋的重心盡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錯落凹凸的立面,突出建筑屋面部分的高度不應過高,以免地震時發(fā)生鞭梢效應,同時應控制好結構豎向強度和剛度的均勻性。
當建筑的平立面、質量、剛度分布和墻體等抗側力構件的布置在平面內明顯不對稱時,應進行地震扭轉效應不利影響的分析,盡量在適當部位設置抗震縫,將體型復雜、平面不規(guī)則的建筑分割成幾個相對規(guī)整的獨立單元;當結構豎向構件上下不連續(xù)或剛度沿高度分布突變時,應在缺失部位補砌筑新墻體,使主要受力墻體沿豎向上下連續(xù),并選擇合適部位用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墻體,使加固后的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大于1.0,且不宜超過下一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的20%。
3、房屋的整體性不滿足要求:在地震中多層砌體結構的縱、橫向地震作用主要由相應墻體承擔。因此,縱、橫墻的合理布置且控制橫墻的間距,可控制縱、橫墻的側向變形,增強了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對承受縱、橫兩個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彎、抗剪都非常有利。碩士論文,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墻體布置時,應盡量采用縱墻貫通的平面布置,而當縱墻不能貫通布置時,則應在墻體交接處采取加強措施。
當縱橫墻連接教差時,可采用鋼拉桿、外加柱及圈梁的方法來加固;當墻體布置在平面內不閉合時,應增設墻段形成閉合,在開口處增設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當構造柱和圈梁的布置不滿足構造要求時,可采用外加柱及圈梁內加拉桿的方法,或者采用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或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在面層及板墻內設置配筋加強帶來代替構造柱及圈梁的作用,從而全面提高房屋的整體性及剛度。
4、砌塊及砂漿強度不滿足:采用鋼筋網(wǎng)水泥砂漿面層。水泥砂漿面層的厚度宜為20mm,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的厚度宜為35ram,再厚則己不 經(jīng)濟 。鋼筋外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鋼筋網(wǎng)與墻面的空隙不宜小于5mm;這是因為鋼筋的外保護層要確保鋼筋避免銹蝕,而試驗和現(xiàn)場檢測表明,鋼筋網(wǎng)豎筋緊靠墻面將會導致鋼筋與墻體無粘結,加固效果不好,而采用5mm的間隙有較強的粘結能力,使得鋼筋網(wǎng)砂漿與原墻體共同作用。鋼筋網(wǎng)的試驗結果表明,鋼筋間距不宜太小或太大,網(wǎng)格尺寸實心墻宜300mm×300mm,空斗墻宜為200mm×200mm,這樣鋼筋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出來。單面加面層的鋼筋網(wǎng)應采用L形錨筋,用水泥砂漿固定在墻體上;雙面加面層的鋼筋網(wǎng)應采用S形穿墻筋連接,L形錨筋的間距宜為600mm,S形穿墻筋的間距宜900mm,呈梅花狀布置。鋼筋網(wǎng)四周應與樓板或大梁、柱或墻體連接,可采用錨筋、插入短筋、拉結筋等連接方法進行連接。碩士論文,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
5、預制板抗震能力差:屋面和樓層處開間大于11m的房間需對預制板進行加固,具體做法有兩種:底部加角鋼來或上部增設鋼筋混凝土整澆層。底部加角鋼,角鋼型號可以取L100×6,在墻體和花籃梁上都可使用,采用螺栓和加勁勒可以有效的把預制板和下部墻或梁連成整體,施工比較麻煩,會破壞吊頂和弄臟整個房間,并且在施工期間得停止使用;在屋面增設鋼筋混凝土整澆層也是相當麻煩的,要把屋面的保溫層和防水層都破壞掉,成本比較高,優(yōu)點是不影響到房屋的正常使用,在住宅中建議使用增設鋼筋混凝土整澆層,特別是結合“平改坡”工程一起做就更好了。
結束語:在對砌體結構房屋進行抗震加固時,應優(yōu)先從改善結構體系方面入手,使整個結構的抗震能力得到加強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加固砌體結構最根本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