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谑交鹕饺菏澜?a href="http://www.rqylqx.com/haowen/154171.html" target="_blank">地質公園位于??谑形髂鲜芥?zhèn),距市區(qū)僅15公里,西線高速公路轉綠色長廊可達,繞城高速公路穿過園區(qū)。屬地塹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動地質遺跡,也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萬年)火山噴發(fā)活動的休眠山群之一,具有極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觀賞價值。4A級景區(q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
2、據(jù)地質學家考證,瓊北火山噴發(fā)于新生代早第三紀,最后一次噴發(fā)是第四紀全新世,距今約1萬3千年前。歷經(jīng)萬年滄海,大地變遷,這里還保存了36座環(huán)杯錐狀火山口地貌遺址,其中馬鞍嶺火山口海拔222.8米,乃瓊北最高峰。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位于臨海桃渚的國家地質公園,就是這樣的一個所在。這里的每一座山峰,每一塊巖石,都像是一個個大地密碼,等待著我們去解讀。
80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fā)
80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fā)是什么樣的場景?
單靠人類有限的想像力,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來的。不過在桃渚的火山地質博物館里,我見識到了火山噴發(fā)的壯美場景:振聾發(fā)聵的聲響,滾滾的濃煙、通紅的巖漿、微微顫動的地表。令人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8000萬年前火山噴發(fā)時驚心動魄的景象之中。
今天,我們仍能在桃渚國家地質公園內,找到火山噴發(fā)時遺留下來的四個火山口遺址。最為有趣的是,當年大堪頭火山爆發(fā)時所形成的一個小裂口,居然成為了游客們進入火山口景區(qū)的一條天然通道。
山上長滿了奇怪的石柱
桃渚大堪頭的石柱林,令人稱絕。
從大堪頭火山口,往山谷深處走約兩三百米,便會看到漫山遍野“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多邊形石柱。此刻,人就猶如置身在一個石頭森林里,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石柱大多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直徑在40到60厘米,柱體垂直延伸長度達到400余米。因為其形狀有如珊瑚,當?shù)厝擞址Q之為珊瑚巖。
這些靜默的石柱,在向我們傳遞著8000萬年前的關于地球的信息。那時,這里還是一片淺海礁林。大堪頭火山的爆發(fā),將海底深處的巖漿噴發(fā)了出來。海水退卻后,浩浩蕩蕩的火山熔漿被迅速冷卻,朔性熔巖在遇冷收縮凝固中,形成了一系列垂直于冷卻面的多邊形柱體,地質學稱為柱狀節(jié)理。
我們順著山中小徑爬上半山腰,眼前突然呈現(xiàn)一片壯觀景象――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石柱,從你的前后左右以及頭頂,排山倒海似地壓了過來。但你不必擔心它們會掉下來,因為千萬年來,它們一直保持著這種姿勢。
翼龍曾在這里走過
一條翼龍在海邊走過,留下一串腳印……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深谷為陵,高山成壑,翼龍留下的那串腳印,永久地刻錄在了地殼上。
離岙里村不遠的地方,有一片奇異的巖石,巖石上深深淺淺地印著,幾個像人足那么大的腳印,當?shù)厝朔Q之為“仙人腳跡巖”。從巖石的形成構造來看,這些腳印少說也有幾千萬年了,但那個時候地球上還沒有人類,這腳印到底從何而來?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謎團卻被一個只有初中文化、名叫徐成法的農(nóng)民解開了。
1984年,農(nóng)民徐成法在岙里村山腳采石場,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兩塊奇異的石片,石片呈灰色,只有手掌那么大,中間嵌著一條有枝有節(jié)的淺色石帶。憑直覺,他感覺這應該是遠古的動物化石。在不斷的搜尋之下,小魚小蟲的化石,牡蠣的化石,長有翅膀的奇怪大鳥的化石,一件件出現(xiàn)在了他的面前。
他收集到的這些化石,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9片化石,被認定為翼龍的化石,從而打破了“江南無翼龍”的定論。翼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也讓岙里村一帶的地質構造,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最終證實附近一帶均為潛火山巖巖體。后來調查組又順藤摸瓜,到附近大堪頭一帶調查巖體結構,終于又發(fā)現(xiàn)了全國罕見的珊瑚巖群。
武坑峰林,造型博物館
出桃渚地質博物館,沿著桃江一路向南,公路兩旁山峰林立、形狀各異,這便是被文天祥贊譽為“萬象畫圖里,千崖玉界中”的“武坑峰林”。武坑峰林有二山八洞十二峰三十六奇巖,當?shù)厝擞址Q之為“小雁蕩”。
武坑峰林的主山為玉臺山,整座山由一塊巨大的巖石組成,巖石的表面呈現(xiàn)一種光滑的灰白色,遠遠望去,仿佛是從綿綿的峰巒疊嶂中,齊刷刷拔地而起的巨物。玉臺山的一旁,有一堵高聳入云的石崖,崖上一根70多米高、4米多寬的石柱凌空突起,就像一個巨大的驚嘆號。當?shù)厝朔Q它為“仙人擔”。
武坑峰林最吸引人之處,在于可任由人們去想像。即便是同樣一座山,從不同的角度,即呈現(xiàn)不同的造型。除了峰奇,武坑峰林的洞穴也堪稱一奇。這些洞,或立于石崖之上,或隱于青松之下,有些原本平坦的山體,中間突然凹陷下去?!跋扇藫毕旅娴慕^壁下,有兩個巖洞并列而生,宛然一對牛鼻孔,當?shù)厝私兴芭1嵌础?。從外面看,這兩個洞是隔開的,其實里面是相通的,內有石帳和石床,傳說古代有王子,在此求仙修道。沿著明霞洞山外小道,有許許多多帶有氣泡的石頭,有的如蜂窩,有的如樹根,故這一帶被稱為“火山遺跡長廊”。
火山口、珊瑚巖、翼龍化石、奇峰怪石、流紋巖地貌……共同組成了166平方公里的桃渚國家地質公園。它就像是一本無字天書,只有通過人們不斷地去探尋,去解讀,才能找到那把打開地球奧秘的鑰匙。
TlPS
火山地質博物館
景點交通:甬臺溫臨海北下高速(看桃渚景區(qū)指示牌方向)向東走75省道小芝鎮(zhèn)桃渚鎮(zhèn)地質博物館。
武坑峰林
景點交通:甬臺溫臨海北下高速(看桃渚景區(qū)指示牌方向)向東走75省道小芝鎮(zhèn)桃渚鎮(zhèn)玉臺山峰林景區(qū)。
截止2013年,五大連池風景區(qū)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有珍稀瀕危植物47種,如石竹、鈍葉瓦松、紅皮云杉、野生大豆等。 野生動物有55科121種,其中珍稀動物有麋鹿、黑熊、丹頂鶴、水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五大連池火山群是由遠古、中期和近期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火山地質地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少見的類型齊全的火山地質地貌景觀。主要地質遺跡有:14座孤峰狀火山、11座盾形火山和8座巖渣錐火山。
五大連池風景區(qū)獲得的稱譽有:世界地質公園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chǎn)。
一、歷史沿革
1719年至1721年間,火山噴發(fā),熔巖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個相互連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連池。
1979年2月黑龍江省革委會批準成立了“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資源保護利用和療養(yǎng)區(qū)建設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省革委會五大連池處(處級)。
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下發(fā)國發(fā)【1982】136號文件批準五大連池為全國44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1991年12月經(jīng)國家旅游局組織評選,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
2001年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
2003年7月17日,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
2004年2月3日,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qū)自然保護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2007年1月1日,為加強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的保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障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j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
二、地理環(huán)境
五大連池風景區(qū)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距哈爾濱380公里,距黑河230公里。[1] 地理坐標為北緯48°30′~48°51′、東經(jīng)126°00′~126°25′??偯娣e為1060平方公里。
三、地址特征
巖類,也不屬堿性玄武巖。因而日本地質學家小倉勉根據(jù)黑龍山、火燒山熔巖的形貌特征——狀似“龍形”,將其命名為“石龍巖”。另外,形成鉀質火山巖的巖漿一般都來自地幔,這種巖漿的上涌和噴發(fā)與一定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五大連池火山區(qū)位于東亞大陸裂谷系的軸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產(chǎn)生的。
五大連池地區(qū)內的14座火山均分布在北東向和北西向連線的交匯處,構成了棋盤格子式的布局。經(jīng)地質學家研究,14座火山錐有規(guī)律排列地現(xiàn)象,是由地殼深處的斷裂所控制。五大連池地區(qū)北東和北西方向斷裂非常發(fā)育,并以北東向為主,地球內部的巖漿沿著北東和北西方向兩組斷裂帶的交匯處噴溢而出,形成排列整齊的火山錐。
四、火山地貌
五大連池地區(qū)火山群海拔高度為400米~600米,以火山錐的特殊結構、各種火山熔巖流動形跡、結滿冰霜的熔巖隧道,以及冷碳酸礦泉而聞名于世。五大連池火山群位于松嫩斷陷盆地北端,其東北是小興安嶺斷裂抬升區(qū)。五大連池火山群還處于北西向五大連池—科洛火山帶上。區(qū)內分布的地層主要有石炭系千枚巖、片巖、白堊系及第三系的砂巖、第四系火山巖,并有華力西及燕山期花崗巖。五大連池火山群有14個獨立的火山錐和一系列盾狀火山?;鹕藉F和盾狀火山形成于第四紀,而最近的火山噴發(fā),則于公元1719年~1721年,發(fā)生在老黑山和火燒山。此次噴發(fā)溢流的熔巖在四個地方阻塞了區(qū)內的石龍江,形成了五個火山堰塞湖,最終形成“五大連池”。老黑山和火燒山火山活動產(chǎn)物有熔巖、火山彈、火山渣、熔結集塊巖、集塊巖和火山角礫巖。巖石以富鉀及部分含白榴石為特征。從巖石化學看,以較高的色率及全鐵、MgO、CaO含量區(qū)別于響巖、粗面巖類,又以不含斜長石區(qū)別于堿性玄武巖類,一般沿用“石龍巖”命名。
五、氣候狀況
五大連池風景區(qū)處于中國北疆,當?shù)氐臍夂蚴嵌L夏短、低溫冷濕。但五大連池地區(qū)由于火山活動,顯示出與附近不同的氣候特點。
水文特征公園內除以五個火山堰塞湖為主體的地表水以外,還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水和礦泉水,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獨特的水文地質體系??梢耘c法國中央高地的維希礦泉水(Vichy water)相媲美的重碳酸鹽——碳酸礦泉水的研究程度最高,在其形成和演化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復雜的礦水水文地質學和水文地球化學原理。
六、自然資源
水資源:五大連池礦泉水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有鐵硅質、鎂鈣型重碳酸低溫冷礦泉水;有偏硅酸、氡等類型礦泉水。2013年,五大連池礦泉水主要有藥泉山,焦得布、尾山、火燒山等9處礦泉群,有南泉、北泉、翻花泉、二龍泉等300多天然露頭泉。據(jù)地質部門70年代勘探,初步探明五大連池礦泉水帶有7條。南、北泉日開采量在85立方米以內。硅質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地8處,日開采量在5681立方米以內,年開采量限制在2073565立方米以內。新發(fā)現(xiàn)的東焦得布——向陽礦水區(qū),年可開采10萬噸重碳酸鹽礦泉水,最大開采量每年可達50萬噸。
植物資源:2013年,五大連池地區(qū)內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有珍稀瀕危植物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等,二級保護植物如紅松、紅皮云杉、柞櫟、芍藥、山槐、水曲柳、野大豆、核桃楸、黃波蘿等。2013年,五大連池新期風景區(qū)火山區(qū)的主要植被類型有:地衣苔蘚群落、地衣蕨類群落、地衣草類群落、地衣灌叢、地衣疏林、苔蘚落葉松林等;老期火山區(qū)形成了雜類草甸草原、灌叢雜類草甸、森林草甸、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低谷處形成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小葉章苔草沼澤、小葉章雜類草甸。
動物資源:2013年,五大連池地區(qū)野生動物有55科121種,其中飛禽、哺乳類有一級保護動物如鴇、秋沙鴨、丹頂鶴等,二級保護動物有14種如松雞、灰鶴、水獺、黑熊、白頂鶴、小耳梟、烏蘇里鷲、鴕鹿等。
七、旅游景點
龍門石寨:龍門石寨位于五大連池風景區(qū)內。噴發(fā)于28-34萬年前的龍門山首期噴發(fā)的盾火山滾滾巖漿浩浩蕩蕩順坡而下,上部凝固后,下部的巖流推進破裂成塊,后經(jīng)多次龍門山噴發(fā)運動和大地震篩抖推移,噴涌起許多石塊、石柱。大小石寨相距千米,總面積可達近五十平方公里。格拉球山天池:格拉球山天池位于西列火山群的南格拉球火山口內。格球山爆發(fā)于203萬年前,南北山體相距只有150米。南格拉球山海拔高度為596.9米,是十四座火山中的截錐體盾狀山形,這里火山體完整,無缺口,頂端火山口呈圓盆狀,曾經(jīng)盛滿過200多萬年積累成的湖水。
但是,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我們每次走近騰沖,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環(huán)境中彌漫的那份熾熱。這種感受來自騰沖地殼演化遠古的熾熱信息,它們從這里眾多的保存完好的或者是破損的火山口中溢出,沿著廣袤的熔巖臺地奔泄開來:這種感覺來自騰沖地殼深部那尚未凝固的殘余巖漿囊內不斷涌動并向上循環(huán)的巨大熱流,當擺脫了深部巖石壓力和束縛后的一種宣泄與噴濺:這種感覺來自騰沖厚重的歷史與文化,是積淀中的血與火,激動與熱烈:這種感受來自騰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是不斷積累著光與熱的原始森林的濃綠,是杜鵑花與紅花油茶綻放的絢麗與燦爛……
當眺望著高聳的打鷹山或是從空中鳥瞰騰沖火山群,俯視著廣闊的熔巖臺地時;當面對熱海大滾鍋那一泓沸騰的池水,面對噴濺的“蛤蟆嘴”或是面對那斑斕多彩的熱水泉華時:當向騰沖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致敬時:當聽到鑲嵌著金剛石的刀具與堅硬的玉石碰撞發(fā)出的聲響或是鋪堂中傳出翡翠買賣的討價還價聲時:當走進和順古鎮(zhèn)幽長的巷道尋覓商貿歷史、走進艾思奇寧靜的故居領悟思辨與哲理時:當凝視著恬靜自然的原野、暖暖夕陽下歸巢的白鷺、姍姍的牛群時:甚至當信手揀起一塊多孔而堅硬的火山沸石,你都能夠體會到走近騰沖所帶來的心緒激動,都能感受到那曾經(jīng)不可觸摸的熾熱,都能感受到騰沖這塊熱土傳遞出的熱的信息。
騰沖,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東部的高黎貢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造山帶,特殊的地質演化過程與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締造了多樣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演化出奇特、多樣的生態(tài),使它成為了冰河時期動植物的“避難所”,而被譽為冰河時期的“諾亞方舟”;中部則是伴隨著高黎貢山隆起而形成的騰沖拉張盆地,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分布區(qū),同時也是我國現(xiàn)今的地熱流強烈活動區(qū)域,各類火山、地熱景象集中表現(xiàn),而被譽為“火山地熱地質博物館”:西部及西南部地區(qū)分布的大面積燕山期花崗巖和元古界古老變質巖,為解讀騰沖地殼演化歷史提供了證據(jù)。而在人類文明的歷程中,騰沖一直都是中國內地通往東南亞的門戶,人杰地靈,并由于緊靠世界最大的硬玉產(chǎn)地,而成為玉石貿易與加工的“翡翠城”。
由于騰沖火山活動的年輕性、多期性,火山噴發(fā)活動及類型的多樣性,火山巖石系列的多樣性和完整性,以及火山地質遺跡,包括各種火山構造、地貌、巖石等保存狀態(tài)的完好性,并且騰沖火山景觀與豐富而強烈的地熱活動景觀和遺跡相互結合,構成了中國大陸唯一具備火山地熱景觀配套組合的區(qū)域。騰沖于2002年被冠以“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的桂冠。
地質公園的建立為展示騰沖奇特的地質地貌景觀、解讀火山、地熱形成演化過程提供了基礎條件。
若要全面的了解騰沖火山地貌景觀及地熱地質景觀特殊的演化過程,還得從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三江并流帶”的隆升說起。
我們說“三江并流帶”是地球上最新的造山帶,騰沖地區(qū)也是包含于其中的?!叭⒘鲙А敝孕纬筛叽蟮木扌蛷秃像薨櫳较?,其形成的原動力來自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的不斷靠近、聚合,直至發(fā)生強烈碰撞,碰撞及擠壓,使得“三江”地區(qū)地殼、地層發(fā)生縮短和褶皺,將水平擠壓應力轉變成垂向的形變,致使地塊隆升?!叭⒘鲙А钡男纬山?jīng)歷了多次地塊拼合的過程。在距今21億年的晚三疊世,由于新特提斯洋盆大洋中脊的形成,推動著古特提斯洋盆消亡,原來的大洋中脊形成了瀾滄江古特提斯縫合帶,保山地塊拼合進入歐亞板塊:在距今21~16億年間,怒江帶作為新特提斯大洋中脊,不斷地推動著板塊的運動。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地靠近歐亞板塊,致使怒江洋盆消亡,形成怒江板塊縫合帶,同時形成高黎貢山構造巖漿帶;在距今5000萬年左右,兩大陸焊接為一個整體的陸地,最終導致新特提斯洋盆消亡,開始了陸陸碰撞的喜瑪拉雅造山過程。大陸碰撞后,印度大陸并沒有停止其向北的移動,只是移動的速度比以前緩慢了許多,據(jù)觀察測算,仍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由于大陸邊界形狀的控制和來自北部歐亞板塊的巨大阻力,“剎車效應”使得印度板塊向東滑動,形成巨大的向東側的壓力,東西向的擠壓力導致橫斷山脈伴隨喜瑪拉雅的隆起而隆升,并形成南北向造山帶,陸內的變形作用,陸內的俯沖與地塊的相互重疊,區(qū)域性拉張,大斷裂溝通了大陸地幔中熔融巖漿源區(qū),巖漿不斷上涌,形成了距今4500萬年到3060萬年的新生代巖漿侵位及其后的距今380萬年以來直至7000年前的大規(guī)模的新生代火山噴發(fā)的壯麗景象。
火山群景觀是騰沖最壯麗的景觀。騰沖火山群是國內最大的火山群之一,其保存狀態(tài)完好,噴發(fā)類型多樣,共有七個火山群97座火山。從北至南,分布著鴉烏山-大黑山火山群,馬站火山群,打鷹山-馬鞍山火山群,大小六沖火山群,來鳳山-三益村火山群,大呼山――照壁山火山群,歐家山-大勐場火山群,97座火山記錄著380萬年以來直到7000年前騰沖火山噴發(fā)的歷史,多期多階段的噴發(fā)把大量地球深處的物質帶到地表,反映出不同階段巖漿演化系列的特性。
根據(jù)火山錐的形狀,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截頂圓錐體火山,如空山火山群:穹隆狀火山錐,如來鳳山;金字塔形火山錐,如大小六沖火山;盾狀火山錐,如鐵鍋山火山,松峰山火山,大坡頭火山;復合形火山錐,如雙火山口復合火山錐,板壁坡火山體。
在火山口附近,我們可以揀到曾經(jīng)被拋向空中,在空氣中翻滾,而被擰成彎曲成螺旋狀的火山彈,或是輕輕舉起體積碩大,但充滿孔隙的沸石,還可以在熔巖臺地中觀察熾熱的巖漿流動時所形成的各種形態(tài)的流動構造,如流動丘,流面、流紋、流線,巖漿流動形成的舌、垅、環(huán)狀熔巖流等。我們可以根據(jù)熔巖流及火山碎屑物間的覆蓋疊置關系給火山噴發(fā)的時序分期,給每一座火山詳細劃分出噴發(fā)的次數(shù)及階段。這是一種有趣的把握火山噴發(fā)自然節(jié)律的游戲。
在隴江、疊水河等峽谷中,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壯觀的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厚層的玄武質的巖漿在冷凝時會產(chǎn)生垂直于冷凝面的收縮裂縫,稱之為節(jié)理,冷凝圍繞著某一點進行,常形成等邊的六邊形,節(jié)理將巖漿分割成六邊柱或多邊柱狀。峽谷中崖壁上成千上萬顆玄武巖石柱堆放在一起,由于冷凝面的變化,我們看到不同時期或不同階段的熔巖產(chǎn)生了不同方向和不同形狀的柱狀節(jié)理,它們或是直立,或是水平,或是橫臥,或是斜靠,或是彎曲,自然地組合于壁上,就像一幅具木刻風韻的天然壁畫。
在騰沖火山巖分布區(qū),我們還能欣賞到火山堰塞湖和火口湖景觀。火山堰塞湖是巖漿流阻斷流水后,蓄水而成。騰沖盆地就是一 個大的火山堰塞湖,在湖盆發(fā)育階段,溫熱的湖水中曾經(jīng)大量生長著嗜硅藻類生物,死亡堆積形成了厚厚的硅藻土沉積?,F(xiàn)在由于疊水河朔源侵蝕,盆地內的水體退去,形成疊水河瀑布,亦為騰沖靚景之一?,F(xiàn)存的北海濕地也是火山堰塞湖,湖光山色、豐富的濕地生物、巨大的草排,構成了堰塞湖濕地景觀。而在火山口內積水,則形成了火口湖,騰沖的火山口湖有青海、姐妹湖為代表。
地熱活動是騰沖另一類壯觀的景觀和重要的資源。騰沖的地熱活動呈帶狀分布,從東到西可分為騰沖一隴川水熱活動帶、檳榔江水熱活動帶和蘇典-昔馬水熱活動帶,計有溫泉、熱泉124處,形成了多樣性的地熱活動景觀。從地熱顯示上說有溫泉、熱泉、沸泉、噴泉、噴氣孔、冒起地面、熱沸地面、毒氣孔、熱水泉華、水熱爆炸等多種類型。而熱水泉華景觀又有泉華臺地、泉華堤、泉華堆、泉華陡壁(泉華瀑布)、泉華冢,泉華蘑菇,泉華豆、泉華葡萄、泉華洞等之分:另外,根據(jù)物質成分的區(qū)別還有鈣華、硫華、硅華之別,強烈的水熱蝕變作用,改造了原來泉口邊的物質,形成了蝕變景象。騰沖地熱活動景觀內容之豐富,色彩之艷麗,形態(tài)類型之多樣,在國內實為罕見。加上在86℃~92℃熱泉中生長的嗜熱嗜硫生物的多樣性,更給地熱景觀增添了神奇色彩。
騰沖地熱活動的熱源主要來自騰沖熱海地面下7千米至12千米的淺地殼部位存在的一個殘余巖漿囊,巖漿囊內的熱流通過地殼中斷裂與巖石,以傳導和對流方式向上循環(huán),為地熱活動提供了巨大的熱源,另外,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也給地下水和巖石提供了熱量。
騰沖地熱活動動景觀除了具有很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資源價值。這些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并攜帶著許多復雜的氣體成分,形成多樣的礦泉資源。騰沖的礦泉資源可劃分為飲用礦泉和醫(yī)療礦泉兩大類。飲用礦泉中以偏硅酸類礦泉、碳酸礦泉、礦泉為多,其中碳酸礦泉最為珍貴。而騰沖的醫(yī)療礦泉類型最為多樣,氡泉、碳酸泉、硫化氫泉、鐵泉、砷泉、硅酸泉、重碳酸泉、硫酸鹽泉、硼泉、鋰泉等等。礦泉為騰沖發(fā)展溫泉休閑康體旅游和礦泉城的打造提供了優(yōu)質資源。
騰沖的地質景觀和地質遺跡多種多樣,騰沖的景觀絢麗多彩。
我們高一(甲)班明顯地分成三個陣營:八一總場的學生一撥,連隊的同學一撥,糖廠的同學一撥。
總場的同學總是飛揚跋扈的樣子,不大看得起連隊來的同學。連隊的同學因為大多住校,關系更親密些。糖廠來的同學,我們班上就我和李新,李新家在八一醫(yī)院,每天往返兩次。我爸是一中的校工,我自然住家里。
我和李新識于微時,都是高度近視,狂迷鄧麗君和山口百惠,高中兩年,我們一直同座。平時我們懶理總場的同學,跟連隊的同學走得也不算近,去哪兒總是兩人在一起。
我雖然不愛理人,但晚自習的時候還是會跟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李新下午放學后就回家了,跟班上的同學沒什么交集,以至于2010年高中畢業(yè)25周年,我們在??诟阃瑢W會,李新帶著老婆孩子從廣東回來,竟然沒幾個同學認得出他,太悲催了。
畢業(yè)后,我們班在海口工作的同學差不多有10人,正好一桌,有一陣子大家湊份子不定期聚餐,完了就開房打麻將,非常熱鬧。
2010年的時候,班上的積極分子陳承隆說,畢業(yè)25周年應該聚一聚。大家看我比較閑,讓我負責牽線聯(lián)系。說真的,我還真不是個熱心組織活動的人,曾經(jīng)有同學批評過我,說我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因為李新也想回來看看,我想這事要都沒人管的話,準黃,于是就攬了下來。
組織同學會是件繁瑣的事,除了我在忙,就沒人是積極主動的了,都是催一下就動一下,不催事兒就擱那兒,最后好像成了我自己家里的事似的,很糾結。
我們班大概有五六十人,最后從農(nóng)場、從廣東到??趨⒓油瑢W會的有30人,過半數(shù),也不錯了。有些同學自1985年畢業(yè)后就再沒見過,整個人變得面目全非,完全認不出來。不過一聊起來還是那么自然親切,那些陳年往事,猶如發(fā)生在昨天一般。
歲月是把殺豬刀,一刀一刀,把當年風華正茂的我們,雕成一個一個又老又丑的中年人,令人唏噓不已。
八月初的???,天氣陰晴不定。我們安排了萬綠園、假日海灘、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和農(nóng)家樂等活動。沒有歡天喜地,但是見到了想見的同學,自然是心生歡喜。緣起緣滅,聚散有時,這一次相聚之后,下一次相見,真不知道又是猴年馬月了?;蛘邔δ承┤藖碚f,也許就是永別,誰知道呢?
同學會后,我陪李新回了一趟八一糖廠,以前的黑瓦白墻、綠樹成蔭,完全不見蹤影,只是有些場景,依稀記得當年的模樣,但是跟小時候的記憶,已然是天差地別。
開一次同學會,從前塵封的記憶被重新喚醒,感覺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讓人嘗了個遍,別是一翻滋味在心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