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禪宗思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王維 禪宗 空靈
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隋唐時期達到一個頂峰,并產(chǎn)生了諸多佛學宗派。其中,禪宗影響最大,王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政治上的失意。使王維退隱山林,過起一種閑適自然的亦官亦隱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他將自己所領悟到的宗教思想融入到山水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之中,再加上對他對自然深刻透徹的觀察,用忘情于山水田園而甘于寂寞的情懷加之空虛之心去體味生活,表現(xiàn)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坡《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的深遠意境。使人在悠然的山水田園美景中,品味禪學的精深。
一、佛學與審美的有機結(jié)合
吳功正先生在《唐代美學史》一書中這樣評價王維與禪學的關系:“他把禪趣融為詩趣,以禪的精神作為詩的審美精神,他用禪的體悟方式作為詩的體悟方式。這樣,在王維那里。禪與審美便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出神入化?!蓖蹙S把參禪領悟到的意境滲入作品中,使他的山水詩蘊含著一種禪意,體現(xiàn)出蘊含禪理趣味的優(yōu)美的意境。如《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痹品濉⒐拍?、沒有人跡的山徑,配上幽咽的泉聲、凄冷的日色和曲折的潭岸,呈現(xiàn)出一幅幽美的畫面。這些景物的描寫,正是詩人禪寂心境的寫照。
王維在孤獨與寂寞中,走進大自然。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過程中,將自己的佛學思想與審美體驗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藝術意境?!耙盎▍舶l(fā)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野花盛開,谷幽鳥鳴,夜靜林寂,折射出清幽的禪趣,寄寓著詩人的幽獨情懷。外在景物與內(nèi)蘊的禪靜有機結(jié)合,即山水審美體驗與禪的靜默觀照合而為一,使人在欣賞到幽美畫面的同時,也體味到作者所追求的沒有煩擾的寂靜祥意。在這些詩歌中。作者拋開日常的思維邏輯,而將審美藝術建立在自己的直接感悟之上。將淡遠的心境與超脫之感借自然之景而表現(xiàn)出來,讓人感悟其中的精髓。
二、空靈、靜謐的意境美
禪宗的境界中,“空”是一個核心概念。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多引用了禪宗里所講的“空”,他的山水詩中的禪意集中地表現(xiàn)為追求寂靜清幽的境界,在閑靜孤寂的景物描寫中透漏出空明恬淡的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娭小翱丈健?、“明月”、“清泉”、“浣女”、“漁舟”構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動人畫面。此詩通過著力刻畫出一種空寂、幽靜的意境,渲染了山居現(xiàn)實生活的樂趣。詩中的“空山”是詩人內(nèi)心精神的一種寫照,此情此景中,詩人的心境與大自然的寧靜相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反映了其淡泊的情懷,同時使其詩歌充滿禪悅的境界??丈皆杏鵁o限生機,一切的景色和人物都無比幽美,體現(xiàn)出空明的意境。正是這種空靈的詩境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恬淡無為、自然和諧、永恒無限的靜謐之美。
在山水田園詩中,王維將自己所領悟到“空”、“寂”禪理融入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使人們在欣賞美好畫面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落寞的情懷和悠然自得的情趣。如:《鹿柴》寫山之空靈“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鄙盍种幸黄澎o。不見人跡,只偶爾聽到人語的回響。一縷夕陽透過深林照射在青苔上,更加襯托出山中的幽暗?!缎烈膲]》寫山之寂靜“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奔澎o無人的山澗里,芙蓉花自開自落。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這些詩體現(xiàn)出一種幽冷和孤寂的禪意,讓人感到他是在人境中追求和陶醉于寂寞和孤獨。
我們再來看《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谝黄纳畹闹窳掷铮娙霜氉鴱椙匍L嘯,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一股幽冷、孤清的氣氛籠罩其中。詩人在純粹的自然世界中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將明月予以人性化。展現(xiàn)出超越世俗的空、靜之美。
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將禪宗與審美緊密結(jié)合,以清凈之心關照自然,以禪人詩,使他的山水詩洋溢著閑淡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充滿“空炅”、“幽靜”之意境。這種詩中獨具特色的寧靜之美和空靈境界,表現(xiàn)了極高的藝術造詣,奠定了他在中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禪宗思想的淵源及內(nèi)涵
1.禪宗的淵源
造園由來已久,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它是物質(zhì)、精神和藝術的綜合產(chǎn)物,有實際的宗教和哲學上的玄學背景。造園藝術的具體形態(tài),是在某種精神文化的直接或潛在的影響下而形成的。禪的影響,是造園藝術發(fā)展的背景之一。及至目前為止,其所倡導的理念對景觀設計仍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禪宗最早作為佛教的宗派之一,深受《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等經(jīng)文思想的影響,在六祖慧能的弘揚下,衣缽相傳,不斷發(fā)展,形成五宗七派的局面。禪宗自傳入中國以來,結(jié)合中國的老莊的道法自然,虛無為道,直覺體驗等思想,獨成一幟。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毙扌蟹绞綖槎U定和頓悟。其形成的公案,偈語,皆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且融于詩歌和繪畫,使禪、詩、畫為一體。
2.禪宗的內(nèi)涵
禪宗的生活體驗就是隨時隨地的體會到生活的每一個美好的細節(jié),心身永遠是一致的,即吃飯時就吃飯,睡覺時就睡覺。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之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即禪就是本來如此。它講究萬物一體,諸法空相,時刻保持安然自得的心境,不受聲色紛紜的誘惑,即不污染的宇宙和不污染的生命之心產(chǎn)生共鳴而有所領悟,并持續(xù)不污染之心而安然自得。那時,與自然一體,在不加粉飾的本來面目中能感受、欣賞到事物的原生態(tài)而觀自在。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諸法空相的禪境:聲色頭上睡眠,虎狼堆里安禪。荊棘林內(nèi)翻身,雪刃叢中游戲,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另有秋水涵碧,映照日月清輝;曉峰滴翠,靜對浮云往來。在聲色紛紜中,仍然保持六根的清凈,深得禪境。
了無所得的禪境:“春來草自青”;“兩個五百文,依然是一貫”;“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日出東方月落西”;“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等不加粉飾的本來面目使開悟時的禪者頓時澄觀萬象,此時,萬象以其纖翳不著的原真狀態(tài)在悟者大圓鏡般的心靈中騰現(xiàn)出來。此時的悟心便是脫落一切意識云翳,纖塵不著的澄明之心。
禪宗的最高境界是自在,般若空觀并不是枯木死灰般的斷空,頑空,而是生機洋溢的真空,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生機活趣,是花枝滿頭天心日圓的飽滿寧謐,是觸處可觀的生命情趣,是圓融通達的智慧。有形有相俱是妄,無形無見偏墮枯。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照太虛。舊竹生新筍,新花長舊枝。雨催行客到,風送片帆歸,竹密不防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舊竹,新花并不意味著枯寂,在這些相狀中萌發(fā)著否定自身的生機,新筍抽節(jié),新花燦然。風雨如晦,落寞寂涼,但布帆無恙,游子歸家,便超越了凄風苦雨的悵惘,茂密的竹林,聳峻的高山,象征著現(xiàn)象界的諸相,但流水穿竹,白云度山,呈現(xiàn)出透脫質(zhì)礙的精神生命的自由。
禪宗思想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詩畫創(chuàng)作全是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二度空間的表達方式,而園林即是將這種二度空間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三度空間,從而將“畫境”升華到意境,而這種意境和禪所倡導的“境由心造”的觀念是一脈相承的。
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象經(jīng)常是禪師暗示禪境的方便。以禪的眼光看待自然,則自然之境與禪境無異,所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這就使得禪境與自然之間。禪境與山水、園境之間靈犀相通了,如此。則園林設計中在審美觀念或情趣上滲入禪的意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禪的大小圓融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來自由,心無體滯的般若之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造園中以少勝多,小中見大的“壺中天地”式的文化心態(tài)和審美情趣。片山勺水,一花一木卻可造成“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景觀?!皵?shù)竿煙雨”與“半榻琴書”輝映即可成趣。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毛斷處無量剎”―關鍵是造成一靈動的精神空間。
所謂壺中天地,袖里乾坤,芥子納須彌都是在于把握自家心性,故能居小園而與廣大的宇宙,與永恒的生命之道契合為一,樂得其所。
禪就是本來如此。重自性,要徹見本來面目,自然、無礙,無去,無住,無來往。復觀一如的自然本性,所以在禪那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受其影響,造園以“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為美,以求在園林中實現(xiàn)那種空性無羈絆的精神境界,達到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意境。
最有代表的是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內(nèi)有華子崗、文杏館、鹿砦、竹里館、斤竹嶺、辛夷塢等。一派自然風光,彌漫著自在無礙的意境。
禪中常提到的六境即色、聲、香、味、觸、法也常用到園林中作像外之景。觀賞者通過聲音、光影、香味而觸景生情,故知諸法無常,如虛如幻,進而色空俱泯,呈現(xiàn)圓明澄澈之境。如“云破月來花弄影”, “粉墻花影自重重,簾卷殘何水殿風”。于空處明心見性,悟得生命真諦。
禪的思維方式對園林藝術的影響,表現(xiàn)為追求觸景生情,因景成趣的意境美。因心造境,境心和諧,禪把意境美的追求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宗白華先生在談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時,專門聯(lián)系禪意談意境,認為藝術意境與禪境有共同的心理基礎和表現(xiàn)形式,就產(chǎn)生藝術意境的心理基礎而言:“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始基。在禪境的濡染下,園林美不僅只是物質(zhì)空間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而是由景觀引發(fā)的情思神韻。這種意境美的創(chuàng)造才是中國園林的精神內(nèi)涵和精神功能。
禪宗思想與現(xiàn)代景觀設計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因工業(yè)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以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為己任。主要創(chuàng)作對象即整體人類生態(tài)系統(tǒng),即服務對象是人類和其他物種,強調(diào)人類發(fā)展和資源及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性。而這無疑與禪宗所倡導的萬物同根,互相融合及所強調(diào)大自然對人類天覆地載和養(yǎng)育之恩的思想是相吻合的,兩者都反對無度的占有和浪費,都尊重自然環(huán)境,力圖使人和自然和諧共生。
禪宗所倡導的萬物一體,徹見人心,無卑無賤,本心清凈的思想對現(xiàn)代景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例如,在許多景觀作品中,往往用一些無污染的自然原生態(tài)材料作為設計的素材。即使自然界中再不起眼的東西都可能會成為景觀中的一部分,在日本庭園中,一些自然界存在的斷瓦殘垣,尤其是一些破陶瓷這些我們平??雌饋砦⒉蛔愕赖臇|西,一旦與其他要素結(jié)合,使其本身也成了景觀、藝術的一部分。
結(jié)語
關鍵詞:枯山水;禪宗;悟性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8-48-2
在日本,有太多的庭院,這些庭院彷佛是一張張具有日本特色的名片,有氣勢恢宏的國立公園,貴族庭院,也有一些充滿情趣的私人庭院,更有這種充滿空寂之美和禪宗思想的寺廟庭院。
枯山水是在室町時代隨著禪宗之教而發(fā)展迅速,這一時代可以說是枯山水在日本發(fā)展的巔峰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真山水和枯山水才真正地分離開來,越來越多的寺廟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枯山水庭院。而枯山水庭院也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漸發(fā)展成為日本最具特色、最有內(nèi)涵意義的庭院模式。
一、枯山水的山與水
何為枯山水,顧名思義,就是不用一滴水,僅用砂與石來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日本獨有的庭院模式。
枯山水在選材上一般多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以砂代水或是以砂作云海,以石代山,用砂石去表現(xiàn)大自然和生命的主體,造成波濤洶涌的海浪、起伏的山巒等模樣,以體現(xiàn)出禪的至真。它形式簡單,但意味悠遠,不僅表現(xiàn)出一種自然的精神,還能從中領悟出人生真諦,使之達到一種無欲無為的思想境界。
枯山水在形式上強調(diào)由主到次,著重體現(xiàn)出材料本身的質(zhì)感,所有材料都不會加工處理,將自然景色抽象化,以砂石為主要材料創(chuàng)造出具有象征意義的自然物體。這樣一來砂石便是是不可能缺少的部分。
在白砂上繪出幾何圖案,幾乎是日本所有禪寺每日清晨都會做的工作,砂紋代表水。京都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主持云林院先生在介紹枯山水時說道:“在白砂上描繪出砂紋,看起來像河,又像是大海,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xiàn)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惫P直延伸的線,表示著江河、大海的平靜水面;蜿蜒之處,則代表著大小不一的波濤;“水中”浮現(xiàn)的石塊則寓意島嶼山石;漩渦表示著“大宇宙”,從禪學來講,也表示著“絕對真理”“悟境”。
在枯山水中,若找到最大的一塊石頭,那便是主石,也是“水流之源”,把石塊布置于庭院中,叫做“點石”,臥石和立石的不同形態(tài),亂而相呼應,散而有主次,隱約之中給人一種剛勁之感,并讓人感知大地的力量。白砂的細小和石頭的粗獷,苔蘚的柔軟和石頭的堅硬,如果只從美學的角度去思考,便覺得這是一種簡約之美的杰作。無論是從平衡、韻律以及組合都經(jīng)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以至于只是輕移其中一個小小的元素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效果。身在城市之中卻又因為這一幅枯山水而感覺遠離紛繁喧囂,安靜地讓人似乎忘卻了這個繁雜的世界,超越了時空般,追尋著一種祥和安靜之感。
二、枯山水背后的禪宗思想
眾所周知,日本的禪宗來源于中國,禪宗的核心思想是“悟”,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啟悟,禪宗把這種悟稱之為“見道”,即與道合一。此時,“道”不再是“無”,而是一種“無差別的境界”,這種境界是只可通過每個人自己的經(jīng)歷去意會的,而不是言傳的。并且對這種境界的領悟就猶如在一種特定的條件、環(huán)境下,能突然有一種在此時此刻超越一切時空,并與此情此景相融合的感覺。
而禪宗還有另一個特點便是借自然之物讓人感受或是領悟。正如禪宗里所謂的“無心”一般,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無心的,無目的性的。這也許就是日本人執(zhí)著于追求一種仿佛與周圍的自然血脈相連,而又純粹得近乎于透明的靜寂之感的原因所在吧。正是因為日本人一直以來都趨向于禪的空寂,他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對空無、自然的追求。他們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賦予生命的,并且盡可能地還原自然之美。這也正是枯山水庭院所追求的一種意境。
枯山水是伴隨著禪宗的思想而誕生的,形成了一種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枯山水庭院在規(guī)模上多以微縮式的園林景觀為主,透露出濃重的宗教色彩,表現(xiàn)出“空”“無”的精神境界。戴季陶先生①對日本的庭院、盆景以及插花藝術都頗有興趣,他這樣描述過:“任何一處自然風光都能把它縮小到其實際大小的幾分之一而創(chuàng)造出庭院。隨處的一顆奇松都能在盆景中把它的獨特風貌展現(xiàn)出來?;蚴悄7聲ㄖ械哪撤N體而開創(chuàng)一種插花的流派”,并認為其中能體現(xiàn)出日本人獨到的想象和表現(xiàn)能力。從中可以看出,戴季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日本美學中所謂“微縮”的審美情趣。①其實,枯山水庭院在表現(xiàn)上不僅體現(xiàn)出了微縮式的優(yōu)美,還有一種精致貫穿其中。
枯山水庭院幾乎摒棄了所有的動態(tài)的景觀,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并且?guī)缀醪贿x用任何開花植物,而是選擇一些常青樹、苔蘚等元素,營造一種寧靜、永恒的景觀氛圍。就在這樣的一個有限的空間里,彷佛卻有一種凝聚的力量,讓時間暫停在這一刻,這些白砂、褐石、苔蘚、綠樹,就這么簡單的幾樣元素,卻蘊涵著深深的寓意,它們已經(jīng)不再是本質(zhì)上的砂石植物,而是代表著整個自然甚至是宇宙的物體,枯山水給人的力量是具有震撼力的。
枯山水庭院追求一種空閑,安逸的境界,并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主題,將人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庭院的空間表達出來。通過白砂與石頭的巧妙結(jié)合,既烘托出了禪宗“空寂”的意境,又暗示出了人生道路上時而順利時而坎坷,不管經(jīng)過多少困難坎坷或是多少成功愉悅,最終都會回歸圓滿的哲理。通過水流之美來看待人生也是枯山水的最大特點。
枯山水那種安靜到極致的氛圍,正反映出了日本人追求的“物哀”的審美意識,也在宗教上體現(xiàn)了“禪”的本質(zhì),這種類似墓地的悲憫氣氛,恰恰也是日本這個民族獨特生死觀的體現(xiàn),這種獨特的生死觀是其他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理解的超人性的審美。也有很多人說,日本的枯山水雖有禪意卻無禪道。就像是日本人鐘愛櫻花,但是更向往櫻花凋落時的凄美,這種悲涼的禪意也是日本枯山水園林所表達出來的禪意。
三、枯山水的空寂之美
枯山水的空寂之美,其實就是立足于禪宗的“無”而超越“無”的,就是用空漠的“無”去制造超然物外的意境,以簡約枯淡的形式去表達豐富的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實現(xiàn)在精神上的“寂寥”和“絕對無”。從某種意義上講,枯山水的這種空寂之美是日本人將禪宗的“空性”思想和他們本身這個民族所具有的獨特美意識“寂”完美結(jié)合起來的產(chǎn)物。何為“寂”,“寂”是日本古典文藝美學、特別是俳諧美學的一個關鍵詞和重要范疇,也是與“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學概念之一,在日本,“寂”這個詞語是相當復雜含混的,并不是從字面理解為“空寂”、“閑寂”、“安靜”那么簡單。在日本文化中作為主流美意識――“空寂”的形成對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給予了極大的影響,它的影響不管是在日本文學、詩歌、戲劇等的創(chuàng)作還是在茶道的形成和發(fā)展中都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并且在枯山水庭院的設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
在日本所有的枯山水庭院中,幾乎都不會見到太多鮮艷的東西,設計師在進行庭院布置時盡可能地去營造“空寂”這一玄妙深邃的氛圍和意境,盡最大努力去削弱色彩、聲音、物體等的誘惑,取之于自然而又還原于自然的簡約之美,讓人們面對靜寂、簡素、枯淡的庭院時,可以更好地去冥想和感悟人生??萆剿疂B透出來的“空寂”之美,也是立足于這種“空無”之上又超越“空無”的凄美之感,用簡約枯淡的形式去表達豐富、復雜的情感和內(nèi)涵。
或許禪宗思想里略帶消極,枯山水庭院也略帶廓然蕩豁,但如果有機會能真實目睹枯山水庭院的話,一定會被設計師們精心的構思所折服,而且還會從中得到一些關于人生的啟迪,甚至使自己的心靈遠離物欲沉淪從而得到凈化,并始終保持一份平常心,活在當下,悄然自樂。
參考文獻:
[1]王敏.王秀文,謝宗睿,趙毅達譯.生活中的日本――解讀中日文化之差異[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2][日]大西克禮,王向遠譯.日本風雅[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
[3]徐曉燕.從禪宗思想解讀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內(nèi)涵[J]建筑與規(guī)劃理論,2007,(03).
[4]羅國忠,陳馨.從日本“枯山水”看禪宗的影響[J]外國語文,2011,(12).
【關鍵詞】千代女 俳句 禪宗思想
千代女的俳句的魅力首先在于女性創(chuàng)作。千代女的身上無疑有日本女性的特點:溫柔,且充滿了母性。因此她的俳句中很多表現(xiàn)了女性的溫柔及母性,而這正是符合日本人對女子形象的要求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千代女受到很多日本人的喜愛。其次,千代女的俳句無疑是滲透了日本文化的“愛自然、性柔婉”這一獨特特點的。最后,在考察千代女俳句的特點及魅力時不可或缺的元素即是千代女所受到的禪宗思想給予的影響。
一、禪宗思想要旨以及對日本俳句創(chuàng)作的影響
“禪”是從印度的“禪那”這個詞音譯過來的,是“禪那”的簡稱,其意譯是“思維修”或“靜慮”,指的是佛教中一種修行的方法。在日本的奈良、平安時代,禪宗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著名學者鈴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禪與日本文化》中寫道:“離開了佛教,我們就無從談論日本文化。”可見佛教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而其中啟發(fā)和影響了日本俳句、庭園建筑、花道、茶道、能劇等方方面面的應首推禪宗。
在討論禪宗對日本俳句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之前,先看一下禪宗的主要思想。當然,若詳細而深入地研究,是絕非一兩篇文章就能說清楚的,這里只能對前輩專家研究成果的精華做以簡要的歸納。
1.自性為宇宙本體的世界觀。以精神實體為宇宙的本源,即以客觀宇宙世界為此精神實體所派生,所變現(xiàn),這是所有佛教宗派也是禪宗的宇宙本體論和世界觀。這個精神實體并不存在于人心之外,而是存在于人心之內(nèi),它即是人的自性?!坝谧孕灾腥f法皆現(xiàn)”,那么人主觀的自性即是宇宙之本源,最高的存在??陀^宇宙世界是由人的主觀本心派生、變現(xiàn)出來的。而“自性”、“自心”,“本性”、“本心”,說法不同,其實均指“佛性”。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萬物統(tǒng)一于一體的思想既是禪宗特有的基本教義,也是禪宗的根本宗旨?!蹲阽R錄》說:“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法界坦然,心凡則三毒縈纏,心圣則六通自在。心空則一道清凈,心有則萬境縱橫?!彼姆擦?都從心起,而且只在當前一念。
2.眾生平等的思想是佛教特有的思想,由此延伸出慈悲為懷的主張。不殺生是佛教的基本戒條“五戒”之一?!盁o緣大慈,同體大悲”,因為眾生都是平等的,所以殺害其他的生命,也等于殘害自己的生命,佛教要人尊重別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嚴。這同樣是禪宗的主張。
3.關于生死觀,禪宗認為死即生,生即死,“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死亡失去所依附的主體,只是生命流轉(zhuǎn)中的一個標記點,只有認為自身也是空幻的,佛心才得以永生??梢娫诙U宗思想中,生命并不是建立在與死亡對立的一極上,而是建立在世間流動的無常之上,對每個生命來說,出生、死亡,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生滅,這正是一切事物本來的面目。面對死亡,應該超越繼而升華,求至道,求永生。
4.禪宗對“靜”與“動”的認識
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萬物統(tǒng)一于一體的思想既是禪宗特有的基本教義,也是禪宗的根本宗旨。禪宗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萬物看作本體與現(xiàn)象的合一。所謂本體與現(xiàn)象的關系也就是動與靜的關系。本體處于永恒不變的絕對清凈狀態(tài),所以是靜?,F(xiàn)象即萬物,變化無常,所以是動。禪宗往往欲打破時空界限中的“動”,而去求得永恒之“靜”。禪宗的直覺體驗是“空且靜”,即超越世俗功利干擾的空心澄慮狀態(tài)。
俳句接受禪宗的影響是從俳句的創(chuàng)始人松尾芭蕉時期開始的。正如鈴木大拙所說:“迄今為止,俳句是用日本人的心靈和語言所把握的最得心應手的詩歌形式,而禪宗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盡了自己卓越的天職?!盵1]俳句脫胎于俳諧連歌,只有十七個假名構成卻令人回味無窮,包含著深奧哲理。芭蕉崇尚莊子思想,遠離世俗,淡泊名利,在芭蕉庵獨居,晚年幾乎在旅途中度過,通過訪名勝古跡汲取藝術營養(yǎng),使俳句藝術達到了幽寂枯淡、回味久遠的境地,這些又與禪宗思想接近。
提及松尾芭蕉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名句―“青蛙跳進池中央,撲通一聲響?!?古池や蛙びこむ水の音)這一句就是通過“閑寂”的獨特表現(xiàn)力,產(chǎn)生藝術性的風雅美、余情美的。換句話說,“風雅之寂”的精神基礎是“禪俳一如”,以禪作用于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精神。[2]
禪宗思想對日本俳諧創(chuàng)作的影響可見一斑。尤其在分析松尾芭蕉之后的俳句作品時,在意義的分析及意境的欣賞上,禪宗思想的影響更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二、加賀千代女接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外在環(huán)境和內(nèi)在因素
加賀千代女于1703年出生于日本加賀國松任中町(今石川縣松任市)一個裝裱匠兼畫商家庭,幼時曾在私塾受過教育。十八歲時,她和金澤藩的一個武士結(jié)婚。二十歲時,丈夫病死,之后又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后來她回到娘家,一生未再婚,只收養(yǎng)了一個養(yǎng)子?;氐侥锛业那Т贿叴蚶砑覙I(yè),一邊致力于俳句創(chuàng)作。1725年,即千代女23歲的時候,她第一次離開了家鄉(xiāng)加賀國,踏上了旅行之路。旅行中經(jīng)過了當時的江戶、尾張等地,結(jié)交了很多俳友。與謝無村在編輯女性創(chuàng)作的句集《俳諧玉葉集》時,就曾拜托72歲的千代女為此句集寫序文,由此可見千代女與俳人們的往來。在51歲左右時她剃發(fā)入佛門,號素園,所以也被稱為千代尼。千代女一生創(chuàng)作了1700多首詩作,生前出版了《千代尼句集》。1775年,千代女以73歲的年齡辭世。
既然日本文學及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而俳諧這一文學形式又曾經(jīng)受到佛教思想中禪宗思想的影響,千代女作為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才女,多方面接觸文學,不斷閱讀前人的俳諧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受到禪宗思想的影響也是很自然的。并且據(jù)說自十六、七歲開始,千代女的習作中就已顯露出不俗的才氣,也因此她得到松尾芭蕉的高徒俳人各務支考、中川乙由的器重,并做了他們的門下。身為松尾芭蕉的高徒各務支考、中川乙由的門下,在創(chuàng)作上受到禪宗思想的影響也是很自然的。這可以說是千代女受到禪宗思想的外在環(huán)境。而且由千代女的作品來看,她是一個情感細膩的女子,因此可以推斷她曾經(jīng)對于自己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失去丈夫和兒子一定讓她深深地體會到了命運的殘忍和人生的無常。“又在捉蜻蜓,不知今日去何方?”(蜻蛉り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這首近于白話般的俳句,是她在痛失愛子時寫的。她感到愛子并沒有死,是到另一個世界繼續(xù)捉蜻蜓玩呢。當時雖然還沒有削發(fā)為尼,但已下意識地接受了佛教思想。爾后全力投入俳句創(chuàng)作的千代女,在文學閱讀及俳句創(chuàng)作中越發(fā)與禪宗思想中的某些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共鳴,這可以看作千代女受到禪宗思想影響的內(nèi)在因素。而由這共鳴及更深層次的對人生的思索,產(chǎn)生的是對世間萬物的慈悲的情懷、人生境遇的淡定,對“生”與“死”的參透,對世間煩擾的超然。
三、千代女俳句中的禪宗思想
在上文“禪宗的思想要旨”部分已經(jīng)做過如下陳述:禪宗認為客觀宇宙世界是由人的主觀本心派生、變現(xiàn)出來的,把人心和佛性和宇宙萬物統(tǒng)一于一體的思想既是禪宗特有的基本教義,也是禪宗的根本宗旨。而千代女創(chuàng)作的俳句中有如下一句:“百瓜一藤,百念皆由心生”(百生や蔓一すじの心より),這無疑是與禪宗的這一根本宗旨是完全吻合的。
慈悲的情懷無疑是禪宗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禪宗思想講求發(fā)慈悲心,強調(diào)物我一體,護愛眾生。而千代女的俳句中表現(xiàn)慈悲情懷的句子應首推“吊桶已纏牽?;?鄰家乞水去”(朝に瓶とられてもらひ水)。這一句描寫的是,早上“我”走到井邊去打水,看到牽?;ɡp在水桶上。如果用這水桶去打水,無疑會傷到牽?;?“我”不忍傷害牽牛花,于是去鄰居家打來水用。作者面對的僅僅是植物,但是卻自然而然地把它平等地看做是如己的生命,不忍去破壞,去傷害。作者懷有的慈悲之情躍然紙上。這首俳句描寫的對象是牽?;?但所表達的應不只是那時那刻對牽?;ǖ拇缺?而是作者時時刻刻對這世間萬物的一種慈悲的情懷。這一慈悲的情懷是千代女俳句中禪宗思想的又一體現(xiàn)。
禪宗認為生命并不是建立在與死亡對立的一極上,而是建立在世間流動的無常之上。在千代女的俳句中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應是俳句“黑暗中河流之上,螢火蟲在舞動”(川ばかりはながれてかな)這一句。這一句描寫的是,黑暗之中,一條河流靜靜地流向大海,一只螢火中閃動著微弱的光芒飛動在這黑暗中的河流之上。如果將這“黑暗”比作“死亡”的話,閃動著微弱光芒的螢火蟲無疑成為與它相對的“生”。這“生”正是處在流動的河流即世間流動的無常之上。這無疑是充滿了禪宗意味的。
日本俳句重視構思時的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3]在此,仍以松尾芭蕉的名句―“青蛙跳進池中央,撲通一聲響?!?古池や蛙びこむ水の音)為例。俳句中出現(xiàn)了古池、青蛙、水聲幾個詞,卻超越了這些具體、有限的物象及場景本身,描繪出了無限的時空里的靜寂,從而對人生、歷史、時空獲得了哲理性的領悟。由此可見,松尾芭蕉的俳句中的“靜”的意境與禪宗對“靜”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在解析松尾芭蕉之后的俳句的意義及意境時,這一點不可忽略。
千代女俳句中描寫“靜”的作品有“秋夜里的捶衣板聲,消失在雨聲中”(音添うて雨にしづまる砧かな)。這一句描寫的是:在秋夜里,“我”聽到不遠處傳來的有規(guī)律地擊打搗衣板的聲音。不久漸漸地下起雨來,搗衣板的聲音湮沒在了這雨聲中。這首俳句看似是描寫聲音,是秋夜里的動,但實際表現(xiàn)的正是秋夜里的“靜”及作者內(nèi)心的“靜”。此時此刻,作者的心境與世間種種紛擾全然無關,以一顆“靜”的心,聽到的首先是世人的“動”,而這世人的“動”最后又融于大自然的律動,大自然的律動中又有一種永恒的靜。整首俳句充滿了禪意。
以上所舉的千代女的俳句都是被廣為吟誦的佳句,代表了其創(chuàng)作的特點。日本俳句作家男性居多,千代女將其女性纖細的感受寫入句中,更顯示出與眾不同。可以說,女性的細膩、日本文化的特點及禪宗思想的影響三個元素共同構成了千代女的俳句世界。2003年10月3日,日本郵政為石川縣(加賀千代女的家鄉(xiāng))發(fā)行了兩枚以千代女的畫像和她的名句“朝に瓶とられてもらひ水”為主題的鄉(xiāng)土郵票,以表示對她的紀念。可見千代女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注:
[1]鄭民欽,《日本民族詩歌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274
[2]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簡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88
[3]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270
參考文獻:
張文達,《禪宗歷史與文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魯文忠,《名家談禪》,湖邊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淼,《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長春出版社,1990年
立川昭二,《日本人的生死觀》,筑摩書房,1998年
栗山理一,《俳諧史》,書房,1981年
水原秋櫻子,《俳句鑒賞辭典》,東京堂出版社,1984年
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技術的發(fā)展,作為關鍵底層支撐技術之一的連接器技術正向著更高速、更智能的方向演進,以實現(xiàn)高效數(shù)據(jù)傳輸、超級計算和無處不在的內(nèi)部和外部網(wǎng)絡連接需求。公司近年來先后推出了55MA、55MB、MMCx、zMBx、GPPO等一系列小型化射頻連接器及電纜組件產(chǎn)品,可廣泛應用于RFID、wLAN、winax、wifi,WCDMA等技術,目前已大量供貨于華為、中興、愛立信等業(yè)內(nèi)領先企業(yè)。陜西華達將以物聯(lián)網(wǎng)為契機,著力發(fā)展下一代連接器技術,努力使產(chǎn)品能夠向著更小型、更高速、更環(huán)保、更可靠的方向發(fā)展,以適應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連接器行業(yè)的要求。
2、國內(nèi)首創(chuàng)的HAW型射頻溫度補償衰減器
HAw型射頻溫度補償衰減器,基于溫度敏感材料和厚膜工藝技術制造,能補償由于溫度變化而帶來的增益波動,解決射頻有源器件RF指標的漂移問題,改善無線射頻收發(fā)系統(tǒng)的溫度特性。具有相位/時延變化小,結(jié)構簡單,長期可靠性高、體積小等優(yōu)良特點??蓮V泛應用于溫度特性要求嚴格的射頻收發(fā)無線通信系統(tǒng)、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雷達系統(tǒng)等。
3、HVcO型壓控振蕩器
HVCO型壓控振蕩器,基于負阻反饋原理和混合集成電路技術,能產(chǎn)生各種頻段具有極高穩(wěn)定性和極低相位噪聲的正弦載波信號,是鎖相環(huán)電路、時鐘恢復電路和頻率綜合器電路的關鍵器件。該型產(chǎn)品采用低電壓供電,可靠性高,并有極強的抗干擾性及抑制噪聲能力,可應用于無線通信系統(tǒng)、無線電測量儀器、電子、航海航空航天及醫(yī)學等領域。
4、Hx8000可燃氣體報警監(jiān)控系統(tǒng)
Hx8000可燃氣體報警監(jiān)控系統(tǒng)主要由Hx8000可燃氣本報警控制器、Hxl6一I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和其他附加設尋構成,用于監(jiān)測可燃氣體的泄漏。本產(chǎn)品采用先進的微處里器技術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和控制,不但可同時檢測四個監(jiān)測點的可燃氣體濃度,而且還可通過R5485總線與上位計算機相連,構成網(wǎng)絡工控系統(tǒng),安全可靠地對檢測場地實施監(jiān)測報警。本裝置適用于可燃氣體的使用和儲存場所,包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石油化工、冶金、交通、鍋爐房等領域。
5、電源模塊產(chǎn)品
線性電源:H-WYJ27、H-JW1等。輸出3.3~500v。DC/DC變換器:輸出1,8~300v,最大電流lOA。DC/AC變換器:高頻穩(wěn)壓源、零流源、80MHz頻率源等。
方波交流電源:為整機提供方波交流供電電源,例如,H―FD04型伺服放大器,輸入28mv~16v、頻率為400-Hz正弦信號,輸出60v、同頻同相功率方波供給系統(tǒng)。
特種電源:例如,HGWYOl型高精度超低壓差穩(wěn)壓器的線性壓差達到100mv(15w輸出);紋波2mv。
系列電源:如型譜系列電源(替代Interpoint系列)。
6、功能電路產(chǎn)品
濾波電路:包括高通、低通和帶通濾波,完成信號降噪、信號選通和信號凈化功能。脈沖電路:包括脈沖的放大、整形、展寬、延遲、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