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荀子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3.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7.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9.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10.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11.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12.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13.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14.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
15.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16.天不為人之器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之匈匈也,輟行。
17.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18.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
2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1.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2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2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24.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5.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阿堅,男,15歲,自閉癥兒童。喜歡獨來獨往,不愛與人交往,有需要時直接拉別人的手,不用語言表達;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到處亂跑,一節(jié)課至少離開座位三、四次,作業(yè)字跡潦草;容易大聲喊叫,咬自己的衣袖,有時情緒失控,打同學或老師;還存在一些異常行為,例如:經(jīng)常自言自語;手中經(jīng)常拿一個礦泉水瓶,如果不讓他玩這個瓶子,就會發(fā)脾氣等等。經(jīng)醫(yī)院鑒定為自閉癥兒童。(二) 情況分析:家長提出要訓練阿堅獨自乘車
原來讀的小學離家很近,阿堅自己上下學,現(xiàn)從南海區(qū)到我校上學,距離比較遠,近20站路程。父母做餐飲工作,很忙又辛苦,父母無法接送他上學,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崗位,媽媽就與我商量共同訓練阿堅自己乘車上學。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級組的老師都反對,認為他不可能自己乘車上學。但我還是很配合家長,運用塑造法制定了相關方案,因為對自閉癥孩子來說,學會"乘車"比學會"兩位數(shù)乘法"有用得多。首先選車次,我選擇了阿堅家附近始發(fā)的公交車113路,雖然113路車繞了路,多跑5、6站,但因為是始發(fā)車比較易訓練。阿堅原來的活動范圍很小,都是在家附近,所以對家附近的情況他很熟悉。去遠一些的地方,都是家人開摩托帶他去,極少坐公交車。(三)制定計劃:
第一至四周,由爸爸帶領阿堅坐公交車上下學,只選擇坐113路車,教阿堅認識車次;并且訓練阿堅自己刷公交卡;第五、六周每天放學后,爸爸仍接送阿堅上學,但讓小堅在前,爸爸只是在后跟隨,需要時給與提醒;第七周爸爸把阿堅帶到車站之后,讓阿堅自己坐113路公交車回家;第八周讓他自己去車站坐車回家,爸爸在暗處觀察;第九周獨自坐車上學。第二循環(huán)階段:
(一)行動:
第一天,爸爸帶阿堅上公交車,刷卡時,聽到自動刷卡機的提示語言,阿堅很好奇,站在車門口,盯著刷卡機伸手想探究原因,被爸爸拉著走到了車廂尾部。剛好有座位,他倆就并排坐在座位上。阿堅看到前面一位女士頭上的裝飾品,很感興趣,就要伸手來摸,被爸爸制止。第三天,上車之后,沒有座位,他就想把自己肥胖的身體擠到一個八九歲小女孩的座位上。被女孩的媽媽訓斥了。
(二)反思:
聽爸爸說了以上情況后,我覺得要想學會獨自坐公交,必須先學習坐公交應注意的事項。于是從第二周開始,調(diào)整了原來的計劃。
(三)改變后的訓練計劃:
第二、 三、四周重點訓練乘車應注意的事項。上車必須刷卡,刷卡成功后,要向車廂尾部移動;區(qū)分有座、無座的情況,無座時如何扶好站穩(wěn);在車上不能摸別人的身體或衣服;當聽到"下一站是市一醫(yī)院車站,下車的乘客請按鈴"的提示音后,教他學習按提示鈴;根據(jù)乘客的多少的來判斷自己應站在汽車的哪個位置以確保自己能夠及時下車;其他訓練程序依次類推。第三循環(huán)階段:
(一)行動:
坐幾次車后,阿堅對自動刷卡機的提示音已經(jīng)不再感興趣,上車刷卡后就會向車廂后部移動。爸爸告訴他,上車后如果沒有座位就要站在座位的旁邊,并手把手教他如何扶好站穩(wěn)。一周后阿堅就能分清有座位和沒座位的情況,站著時也能扶好站穩(wěn)。摸別人的衣服或頭飾的現(xiàn)象也極少發(fā)生,因為他并不是對每種服飾都感興趣。慢慢坐車次數(shù)多了,他就明白:當乘車人多時,要提前走到車門口,才能及時下車。但是當他下車向外擠的時候,因擔心自己下不了車,拼命往外擠,惹來別人的指責。對提前"按鈴"他還沒學會,好在市一醫(yī)院是大站,每次都有乘客在此站下車。第五周,著重訓練車次,教他汽車前面的數(shù)字代表幾路車,認清坐哪一路車可以到學校,只選擇坐113路車,這個比較容易,因為自閉癥孩子喜歡重復還比較刻板。第六周時訓練獨自選擇車次、自己上車時,又出現(xiàn)了問題,他認識車次,但爸爸不先上車,他就不上車。
(二)反思:
對于阿堅摸乘客衣服或頭飾的這個行為,沒有發(fā)生這種情況時,不敢過多強調(diào),怕形成相反的強化作用。訓練讓阿堅獨自選擇車次、獨自乘車時,爸爸在旁無法繼續(xù),又需要改變訓練計劃。以后的計劃由班主任來執(zhí)行。
(三)改變后的訓練計劃:
第七周,放學后,我跟著阿堅到市一醫(yī)院車站,看著阿堅自己上113路公交車,然后打電話告知家長;第八周我監(jiān)視他到車站之后就離開,讓阿堅自己等113路公交車(他的爸爸偷偷在附近觀察);第九周我只把他帶出校門,讓他自己去車站坐車(他的爸爸偷偷在附近觀察);第十周爸爸直接在家附近的車站等他下車。第四循環(huán)階段
(一)行動:
第七周每天放學后,我就與小堅一起到距學校約800米的市一醫(yī)院公交車站,看著阿堅自己上113路公交車,然后打電話告知家長。有一次,我倆剛到車站,站臺有一輛113路公交車剛剛啟動,阿堅就飛奔到汽車尾側拍打車身,我連阻止都來不及,汽車也沒停,我立刻教育阿堅,不要追趕已經(jīng)啟動的汽車,太危險了,應該等下一趟車。第九周我只把他帶出校門,讓他自己去車站坐車(他的爸爸偷偷在附近觀察)。剛開始時,阿堅站在校門口看著我猶豫不決,就讓其他走讀學生與他一起去車站。第十周爸爸直接在家附近的車站等他下車。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訓練,他已經(jīng)能完全自己乘車上學了。
(二)存在問題:
一、 終生學習
文章開篇明旨:“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本褪钦f,學習知識來不得絲毫間斷或停止。這是荀子在總結學習經(jīng)驗中提出的科學論斷。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钡髯佑兴煌?。他的觀點通過“君子”之口提出,以示鄭重,在措辭上強調(diào)的是“不可以停止”,從而匡正了人們不重視后天學習的錯誤思想。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學習是終生的”“活到老,學到老”等說法,不過是荀子“學習觀”的現(xiàn)代版。
二、 提升素質(zhì)
孔子在《論語》中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避髯觿t把學習的作用,由愉悅高興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程度?!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睂W習的作用不僅是“博學”,即廣博地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每天的檢驗反省自己,來豐富道德情操,完善舉止行為,從而達到智慧明達、行為無過的境界。荀子充分肯定了學習能改變和提高人的素質(zhì),尤其是道德素質(zhì)方面的重要意義。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尤其是把“德”放在一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首位,這也不過是荀子“學習觀”的現(xiàn)代版而已。
三、 學重于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訌娬{(diào)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荀子則以親身的體驗,通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的對比,強調(diào)在善學、博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入。注重思考,國外的教育思想亦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這可以看做是荀子“學習觀”的國外版。
四、 注重學法
荀子認為在天生的性情方面,圣人與普通人沒有什么不同,“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本又詴谐^一般人的才德,不是他們天生稟賦超群,而是因為他們善于利用外物提升自己。而學習是要注重方法的。首先要積累?!胺e善成德,圣心備焉”“圣人者,人之所積而致也”,圣人也是不斷學習而成的。其次要持之以恒?!膀U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痹俅我獙R?。堅持是必要的,但目標要明確,方向要對頭,不能見異思遷,如果用心不專一,學習也不會有所收獲。
然而,對于當今社會鍥而舍之,始亂終棄的人與鍥而不舍,堅持信念的人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究竟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淵源?究竟兩者又是怎樣的落幕?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薄盾髯印駥W》篇中,荀子寫道: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比喻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終。然而,古往今來,違背這個道理,與這個道理背道而行的人都不得善終,終究沉淪于萬丈迷茫的深淵,演繹著崢嶸歲月坎坷的落寞悲劇。在遠古時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越戰(zhàn)爭中,吳王夫差為了替夫闔閭報仇,起初樹立宏遠,心系國家,為了追逐自己的夙愿,他勵精圖治,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推動了國家的進程,讓國家的邁向鼎盛的巔峰,迎來繁榮富強的藍天,播種大地的春芳。結果,吳越一戰(zhàn)后,經(jīng)過吳王夫差一系列實施的政策改革,吳王夫差大勝越王勾踐。然而,吳王夫差卻滿足于現(xiàn)狀,并沒有把昔日大治的雄風延續(xù)和弘揚下去,而是半途而廢,不把精力傾注于內(nèi)政,固步自封,一直沉淪和陶醉于美酒佳人,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治理內(nèi)政,致使吳國的國力一直墮落,最終陷入迷茫的深淵。而被放虎歸山的越王勾踐方面,臥薪嘗膽,堅持不懈,讓昔日即將淪陷的國家煥發(fā)出生機的曙光,播種太平的春芳。最終,越王勾踐以逆轉式戰(zhàn)勝吳王夫差??v觀吳王夫差的一生,由樹立宏遠,堅持不懈的發(fā)展趨勢墮落到后來的半途而廢,鍥而舍之,結果一生就演繹著沉淪墮落的殞命悲劇下場。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篇中,荀子寫道:“只要堅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屬石頭也可以雕成花飾。”比喻做人要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然而,古往今來,順從這個道理的人最終會成就一番事業(yè),讓自己的人生閃耀璀璨,閃爍著燦爛的光輝。在近代的歷史風云中,誕生了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愛迪生偉大的創(chuàng)舉,并非一朝一夕造就的,也并非神圣的智慧結晶鑄就的,愛迪生能擁有燦爛的輝煌,都是由堅持不懈的努力流下汗水鑄造而成的。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努力鑄就成的?!笨v觀觀愛迪生的一生,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挫敗,但是堅持信念,鍥而不舍,才偶爾迎來久違的希望曙光,誕生偉大的創(chuàng)舉,足以見證愛迪生名言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他偉大的創(chuàng)舉和燦爛的輝煌都是由堅持信念的汗水鑄就和沉淀而成的。
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4、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7、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9、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1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1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jīng)
1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1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8、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2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憤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22、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2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2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26、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7、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28、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29、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30、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3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32、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3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