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姐妹們的聚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3、姐妹們難得一聚,聊天聊得那個歡啊。
4、初中同學聚會,一晃感覺又回到了青澀滴時光。
5、聚泉城,返母校,共訴衷腸,難忘今宵。
6、又是一年老同學聚會,時間過得真快,不過感情沒變。
7、烤魚好好吃,電影好好看,天氣也好好。姐妹們的聚會好happy。
8、憶往昔同窗數(shù)載書生意氣,看今朝歡聚一堂各路精英。
9、手和手相握,心和心貼牢,幾度夕陽紅,同學情未了!
外嫁女集體回娘家活動致辭
菅塘村的全體父老鄉(xiāng)親們、各位長輩、叔嬸、兄弟姐妹們:
大家好!
今天陽光明媚,村里一片喜氣洋洋,菅塘村外嫁女300多人,齊回娘家,看望父母,探望各位父老鄉(xiāng)親,全村歡聚一堂,幸福團圓,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我們雖然因為外嫁離開菅塘村,但我們卻時時刻刻想念故鄉(xiāng)。我們難忘家鄉(xiāng)一草一木,難忘家鄉(xiāng)一山一水,難忘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嚴父慈母的關(guān)愛,難忘童年伙伴,難忘同窗好友,更加難忘純樸的鄰里鄉(xiāng)親情誼。
第一次走進照相館,八姐妹立下約定
1977年7月17日,八個女孩笑著鬧著擠進了浙江溫州平陽一家名叫“北門”的照相館。老板林敬錄朝她們細細打量了一番,立刻猜出她們是附近中學的學生??瓷先ハ袷前藗€人中的“小領(lǐng)導”的女孩爽然地說:“沒錯,我們是玩得很要好的姐妹,馬上就要初中畢業(yè)了,想留一張合影作為紀念?!?/p>
林敬錄笑了:“以后各奔東西,想見面就很難了,是該留張照片?!睅讉€女孩紛紛點頭。林敬錄叫她們梳妝準備一下,八個女孩立刻如一群麻雀般唧唧喳喳炸開了:“我再梳一下頭發(fā),剛才被吹亂了?!薄胞慃惤?,你幫我看看我的領(lǐng)子皺不皺?”“我怕照的時候剛好閉眼睛,你們說該怎么辦呢?”
等女孩們準備妥當,林敬錄就把她們領(lǐng)到一座磚瓦房旁,叫她們排成兩排,并側(cè)向相機這個方向。
青瓦、矮綠樹、花襯衫、麻花辮,還有正好的陽光,八個女孩聽著照相師傅“三、二、一”的倒數(shù),在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綻開了純真燦爛的笑容。
合影就這樣留下了。林敬錄忙著為女孩們登記照相信息,他很認真地記下每個女孩的名字:黃麗麗、金錦麗、蔡桂莉、黃笑和、黃笑平、陳小玲、李愛月、姜小飛。女孩們紛紛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張毛票湊在一起,然后遞到林敬錄手上。
臨走的時候,黃麗麗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她問林敬錄:“老板,您可以在照片備注上日期嗎?”“沒問題!”林敬錄很爽快地答應了。
幾天之后,女孩們相約去照相館取照片。
接過林敬錄沖印好的照片,八個女孩又嘰嘰喳喳地聊開了,都說拍得不錯??煽粗粗?,她們漸漸沉默下來。林敬錄不解地問:“怎么了?”
“我們已經(jīng)正式畢業(yè)了,今天雖然還能在一起看照片,但以后就要各奔東西了?!迸儌械卣f。
“要不我們來個約定吧,以后每一年都挑一個時間聚在這里拍照片,怎么樣?”性格活潑開朗的黃笑平提議。
“不錯不錯!”其他七個女孩紛紛贊同。她們當場約定:明年的年初三照相館不見不散。她們認真的樣子令林敬錄也為之一動,他插嘴道:“那我就當你們的見證人吧?!?/p>
35年風雨兼程,八姐妹堅守這份約定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1978年春節(jié)。年初三這天,七個女孩果然一早就集中在北門照相館門前。李愛月怎么沒來?姐妹們感到疑惑。
就在這時,眼尖的陳小玲突然興奮地喊起來:“看!看!那不是李愛月嗎?她來了!”大家仔細一看,李愛月正一邊氣喘吁吁地跑著一邊喊:“我在這呢,我在這呢!”
到了跟前大家才發(fā)現(xiàn)李愛月頭發(fā)亂糟糟的,原來,她睡過了頭,趕緊抓個梳子就跑出來了。她的樣子惹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折騰了半個多小時,八姐妹終于又重新站在一起。依舊是樸素的著裝,依舊是粗扎的麻花辮,依舊是甜美的笑容,伴隨著照相師傅按下快門那一刻,第二張合影誕生了。
照完相后,八個女孩一邊閑逛,一邊聊起這半年多自己在外面的經(jīng)歷:有人繼續(xù)念書,有人外出打工,也有人留在家里干活。到分手的時候,她們又約定,以后八姐妹要輪流當召集人,在聚會前一個星期負責通知其他七個姐妹到照相館集合。
1979年,八個女孩把聚會時間安排在10月,因為所有人都在國慶節(jié)抽空回來了。這一次,大家發(fā)現(xiàn)外出打工的金錦麗、蔡桂莉和姜小飛燙起了新潮的發(fā)型,梳起了時髦的劉海;
1980年,八姐妹選擇在中秋節(jié)這天聚在一起拍照。這次,照片里的女孩們笑容更加燦爛了;經(jīng)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學習成績最優(yōu)異的黃笑平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大家都為她感到高興,也為她們八姐妹中出現(xiàn)了大學生而自豪!
1981年、1982年、1983年……時間一年年過去,八個女孩漸漸長大,有人結(jié)婚了,有的已經(jīng)訂婚,還有幾個在求學。唯一不變的是,她們每年仍會約好一個時間在北門照相館門口集合,按照同樣的隊形,留下八人合影。
1984年的國慶節(jié),合影的隊伍壯大了,結(jié)了婚的金錦麗和蔡桂莉各自抱來了一個胖娃娃。當黃笑平開玩笑說“不許兩個寶貝破壞‘八人隊伍’合影”時,金錦麗和蔡桂莉爭著點頭:“誰敢破壞這個規(guī)矩啊!”在場所有人都被她們逗得哈哈大笑。這一次,她們?nèi)匀话凑瞻藗€人的規(guī)模完成了合影。
合影過程中,也有令人心酸的往事。1988年春節(jié),八姐妹在照相館集合時發(fā)現(xiàn)姜小飛是一瘸一拐走來的,一問才知道,她前幾天發(fā)生交通事故被壓了腳。姐妹們心疼極了,紛紛責備姜小飛怎么這個時候還來。姜小飛先是感動得直哭,然后又咧開嘴笑:“那哪行,缺了我一個,隊伍就不整齊了!”這一年,在八姐妹的合影中,大家同時看到了姜小飛的腫眼和笑容。
1990年夏天合照時,大家發(fā)現(xiàn)做生意的金錦麗垂頭喪氣。原來,這一年她運氣特別不好,不僅生意接連虧本,還被騙子騙去一大筆錢。七個姐妹毫不猶豫地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錢給金錦麗,她卻死活不要。黃麗麗說:“這叫投資,等你生意好起來,要給我們分紅!,'這一次的合影中,八姐妹悄悄換了隊形,她們把金錦麗緊緊圍在中間。
續(xù)35年合影創(chuàng)紀錄,八姐妹堅守的是一份純真友情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到了2011年,這八個曾經(jīng)青澀的少女已經(jīng)步入知天命年紀。她們猛然發(fā)現(xiàn),合影已經(jīng)持續(xù)了34個年頭了,相冊里的合影也從四五寸的黑白照片變成了7寸彩照。她們每次聚會都要手捧厚厚的相冊,一起回憶這34年來走過的點點滴滴。
一次,黃笑平隨口說了句:“聽說過世界紀錄嗎?不知我們八姐妹連續(xù)合影34年,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沒有?”經(jīng)過一番討論,黃笑平?jīng)Q定讓丈夫向世界紀錄協(xié)會申請一下。
沒過幾天,黃麗麗便召集幾個姐妹聚在一起,公布了一個好消息:世界紀錄協(xié)會真的給她們頒發(fā)了證書――“連續(xù)每年合影時間跨度最長世界紀錄”!姐妹們叫啊跳啊,像小女孩一樣興奮地抱作一團。她們約定:今年合影的時候,一定帶上這個證書。
2011年11月的一天,八姐妹相約合影的日子又到了。她們還是來到老地方――平陽北門照相館,而已成為耄耋老人的照相館老板林敬錄早就在門口迎接她們了。
這一次八姐妹把世界紀錄協(xié)會頒發(fā)的證書放進了合照里。照相前,林敬錄看著這本證書感慨萬千:“35年來,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也親眼見證你們從小孩到成人,從妻子又變成媽媽,估計有人都當了奶奶……真是難得啊,你們年年都按約定聚在這里?!彪S后,他突然提出一個要求:“你們介意我把你們35年來的合影都上傳到網(wǎng)絡(luò),讓更多人分享它們嗎?”
八姐妹同意了。這一次,她們個個意氣風發(fā),精神十足。
林敬錄上傳的照片不但得到很多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也引起了媒體的注意。
網(wǎng)友寫下了這樣的留言:
“世界紀錄協(xié)會還應給這八姐妹頒發(fā)另一個紀錄:跨度最長的友情堅守紀錄保持者。”
“8個人能在35年來年年聚在一起照相,她們拍的不是照片,而是記錄難得的友情?!?/p>
大家還記得八十年代那首膾炙人口的“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的歌曲嗎?二十年現(xiàn)在真的已經(jīng)到來了!
x院求學四載,xx年初夏一別,天各一方,分散四海,至今已20載,畢業(yè)后,我們各奔西東,為事業(yè),為生活,為家庭,為孩子,仿佛漸漸淡出了同學的視窗。
但同學一場,我們始終相信:無論你回歸故里,或奔走他鄉(xiāng);無論你暫時失意,或事業(yè)輝煌;也無論你多么閑暇,或何等繁忙,可是,大學的同窗之情卻永遠不會消亡!我們不會忘記熄滅燈后的吉它、xx湖畔的嬉戲、雖然很破但又充滿無限溫馨的宿舍樓、還有校園內(nèi)的林蔭道
也許,你把這一切都冰封收藏,悄悄期待著重逢的時光。和你一樣,我們曾多少次夢里相聚,又多少次心馳神往。直到20年后的有一天我們彼此從心底喊出:老同學,您還好嗎?我們很想約你,約你去往事里走一走:聽一聽久違的聲音,看一看久違的面孔,說一說離別的思緒
回憶是很重要的,也許你很想抑制內(nèi)心的期盼與波瀾,很想與老婆孩子平靜地呆著,但是希望你知道這樣難得的歡聚,會因你的缺席而使xxxx班其他同學黯然神傷!
xx年我們部分同學及家屬xx的聚會,雖然熱烈難忘,但確因一些同學未到而變得遺憾和絲絲感傷,沒有來的同學你們感受到了嗎?
好吧,就讓你我暫時拋開塵世的喧囂,掙脫身邊的煩惱,走到一起,盡情享受老同學相聚的溫馨——在母校的鳥語花香之中,讓心棲息,忘卻憂愁,說說真話,談談友情,喝喝小酒,回首往事,暢想未來,相信除了欣喜和激動,你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時光荏苒不惑之年,我們臉上也早已刻滿歲月痕跡。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你們還有什么理由在身心健康的時刻拒絕這次20年后的第一次聚會呢?
來吧,了卻一樁心事——整整20年了,也許來了您會后悔,但不來卻是終生的遺憾。
來吧,尋求一點寄托——都該歇歇了,也許來一趟你會很累,但不累又找不到停泊的海港。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大家還有多少二十載?來吧,為了那份二十年來焦渴的等待,在秋收的十月,讓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春城,相逢在美麗的光院,相逢在我們共同生活的二系宿舍樓前。
一雙雙一如當年熱切而期盼的眼睛,一顆顆一如當年火熱而年輕的心在等待,你會來嗎?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這熟悉的歌聲又一次漂在我的耳畔,它所寄托的熱情與希望將成為現(xiàn)實。
西風東漸,得風氣之先的上海,早在19世紀末就出現(xiàn)了“太太沙龍”,成為這個遠東第一大都市的一大景觀。改革開放后,婦女們的交際欲望更加強烈,“有閑女士”隊伍的增多,以及各種娛樂的多樣化,催生了越來越豐富的婦女生活,于是,一批新潮的“太太沙龍”應運而生。
戲曲沙龍里的歲月印痕
上海徐匯區(qū)是高檔住宅區(qū),綠樹掩映著一棟棟小洋樓,西區(qū)二馬路有一家出名的“王太太沙龍”,非常引人注目。
王太太本名叫周愛苓,因她前夫姓王,別人自然稱她為王太太。此人天生是美人胚子,你根本不相信她已經(jīng)49歲了。王太太的祖父、父親都是上海灘的民族資本家,家大業(yè)大,長輩都酷愛京劇,過年過節(jié)都親自粉墨登場,唱上幾段,是正宗的票友。王太太從小耳濡目染,跟著學一點唱、做、念、打,她五歲時恰逢梅蘭芳、周信芳同臺演出,大師們謝幕后,她還上臺去獻過花呢。
王太太9歲那年,曾去報考過某劇團,那時特別強調(diào)“階級斗爭”,人家雖然喜歡她,卻不敢收下她這個“資本家”的后代。
33歲那年,祖父和父親相繼去世,她繼承了龐大的財產(chǎn),還包括這棟洋樓。之后她經(jīng)歷了一段短暫的婚姻,離婚時夫妻分割財產(chǎn),她給了前夫一間底層的房子,很多年過去了,兩個人都沒有再婚,各過各的日子,此事成為很多人嚼舌的素材。
王太太天性喜歡表演,喜歡熱鬧,從1995年開始,她結(jié)識了幾個原京劇團退休的旦角,請她們來家玩,在二樓客廳里聚會,邊品茶,邊聽四大名旦的老唱片,并且特意用那種上世紀初的手搖電唱機放。那種歷經(jīng)滄桑的咿咿呀呀唱腔,讓這群迷戀戲曲的中老年婦女發(fā)狂,手里打著拍子,腳下跺著步子,如癡如醉。
這就是“王太太戲曲沙龍”的雛形,漸漸地,一些熱愛戲曲的婦女知道了,便趕緊來串門,不到兩個月,人數(shù)已達三十多名,把個客廳擠得滿滿當當。幸好王太太這老式洋房連著一個極其寬大的足有40多平米的陽臺,所以人還能容得下,一些女士開始吊嗓子,走臺步,扭身段,有些更是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沒多久,王太太就覺得,自己這兒已經(jīng)有點“人才濟濟”的意思了。
比如那位外貿(mào)局的40多歲的劉太太,標致得可以,她丈夫官不小,可他并不留意妻子的那一份真情,屢屢在外頭搞女人。傷了心的劉太太終于在王太太的沙龍里找到 了精神寄托,在王太太手把手的調(diào)教下,她學會了“貴妃醉酒”、“竇娥冤”等幾出戲,這些都是苦戲,非常符合她的心境,劉太太表演起來哀怨纏綿,十分投入。
沙龍有了一定陣容后,社區(qū)干部就來做王太太的工作,希望她為社區(qū)的精神文明作點貢獻。王太太欣然答應,將沙龍全部人馬拉到社區(qū)義演,如抗洪救災義演、上海藝術(shù)節(jié)匯演、捐助云南災民義演等,真正出足了風頭。這些原本關(guān)在沙龍內(nèi)的女性,一下變成了舞臺上的公眾人物。王太太此時成了舞臺監(jiān)督了,只見她在后臺忙得不亦樂乎,指揮著她的沙龍部下戴頭飾、穿戲衣、化妝。一旦開演,她又兼打字幕,比正規(guī)的劇團團長還要忙。
演出結(jié)束后,“沙龍”女人們卸下濃妝,像農(nóng)民侍弄心愛的自留地似的,紛紛整理自己的戲服、頭飾,各種行頭一件也不能少,沙龍姐妹們臨時上臺借的東西,也要各自歸還。對此,王太太解釋道∶這些都是私人財產(chǎn),有些東西甚至出了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所以姐妹們特別珍惜。
眼下,王太太的沙龍照舊不緊不慢地活動著,前不久,有兩位參加沙龍已5年的女士要去美國定居,臨行前,沙龍姐妹在王太太私宅為她倆餞行并唱戲,弄得大家十分傷感,灑淚而別。事后,王太太嘆息∶“我們這種歲數(shù)的女人,不像小青年,老朋友是走一個少一個。看著好姐妹遠渡重洋地離去,心里頭總是很難過的?!?/p>
陶藝沙龍的“景德鎮(zhèn)太太”
這是位于靜安區(qū)的一個“陶藝沙龍”。所謂陶藝,就是和泥巴、捏胎、塑形、刮坯、上釉、焙燒等制陶工序,這個過程非常有趣,可以看出玩(制)陶人的個性、志趣。
沙龍的女主人遠沒有王太太那么闊綽、富有,也沒有那么大的豪宅為沙龍姐妹們提供活動的舞臺。這位女士叫呂玉歆,46歲,華東工藝美院工藝制陶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在一家涉外的書畫古玩店當經(jīng)理,業(yè)余時間搞了個陶藝間,與一幫比較空閑的太太們“玩泥巴”,因這幫女人玩泥巴玩出了名堂,所以有人管呂玉歆叫“景德鎮(zhèn)太太”。
呂玉歆的丈夫是海員,不大在家,她便將樓下的一個小雜院改成自己的工作室,后來也就變成了“陶藝沙龍”。雙休日,這兒是女人們的天地,幾張長桌子,上頭放著幾臺制陶機,太太們圍桌而坐,手工創(chuàng)作便開始了。
陶土放水攪拌后,變得十分粘稠,具有可塑性。各人口味不一樣,創(chuàng)作的塑像當然也不一樣,經(jīng)過捏揉后,陶坯初步完成,女士們便紛紛描圖、上顏料,然后大呼“景德鎮(zhèn)太太”驗收,呂玉歆是當然的權(quán)威,又是沙龍的掌門人,不找她找誰?等她一一過目了,該修整的便修整,巳通過驗收的就走向最后一關(guān)∶入窯燒制。這是極小的一孔窯,你得密切火候,過大過小都會壞事。
開窯的時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因為你忙活了一天,現(xiàn)在才是“揭鍋”的關(guān)口,讓人緊張、興奮。成品出來了,神仙佛祖、宮殿仕女、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當然也有焙烤得丑陋不堪的陶疙瘩,這是某些女士的敗筆,讓當事人沮喪不已。
沙龍里,常有種種談資。比如,那位身世慘淡的丁女士,是位銷售經(jīng)理,34歲,被前后兩任丈夫拋棄,常到呂玉歆這兒來傾倒苦水。這女人治丈夫沒手段,弄泥巴卻有天賦,她制了兩個男子陶俑,送入窯內(nèi)炙烤,黃昏開窯后,招來滿屋人的驚嘆∶這兩個男人,其不雅神態(tài)活脫脫就是她的兩個前夫。
呂玉歆這個陶藝沙龍,置辦設(shè)備等起步費共花了四千多元,每周活動兩次,清一色女性,主要是呂當年中小學的同學、鄰居,比較固定的成員有20人。她還搞了個陳列室,把沙龍里的好作品放上去,前不久,有港澳客人慕名來訪,買走了一批,所得酬金全部付給作者。呂玉歆說∶“姐妹們來我這兒,是圖一份快活,圖一種緣分,再說,制陶花費也不貴,我樂意當這個沙龍的掌門人,再說,這也是我的專業(yè)呀?!?/p>
留得“花仙”在,“沙龍”長溫馨
70年代,有一部朝鮮電影長演不衰,片名叫“鮮花盛開的村莊”,那里頭的鮮花美得讓人心跳。
在上海盧灣區(qū)的“阿芳沙龍”,鮮花倒成了尋常的事,女友們本身一個個就是儀態(tài)萬方的“花精”,每次沙龍聚會,都會出現(xiàn)以花為主題的故事。
阿芳今年31歲,是一個能寫詩歌的才女,同時又是一個“死”過三次的癌癥病人,醫(yī)生曾發(fā)過三次病危通知,而好心的女友,那時都已悄悄地在幫她準備后事了。
阿芳最終又活了過來,因為她的病,她丈夫神經(jīng)受不了,離她而去。阿芳將自己靠馬路的家改成了一個花廊,用來做生意,后花園搭一個暖棚,用來育花,而二樓則改建成一個賞花廳,其實 也就是供愛花的女伴們聚會的沙龍。不出幾天,很多得了消息的女友便蜂擁而來,第一批來的是癌癥俱樂部的6個女伴,她們是阿芳的精神支柱;第二批來的是一些阿芳的老客戶,她們喜歡她的花,也喜歡她這個柔弱的美人。沙龍的活動,就這樣起了步。
阿芳主持過幾次沙龍內(nèi)部的插花比賽,在滬上影響不小,電視臺也來錄過像。她的特別之處是“盲插”,即插花的女子雙眼被蒙上了,全靠個人平時的素養(yǎng)、靈性,以及手的機巧來運作。在一片黑暗中,你要完成花的造型、布局、搭配以及個性創(chuàng)意,這談何容易呀。然而,阿芳這個沙龍,硬是出了七八個這樣的“盲插”高手,在市插花聯(lián)誼會舉辦的大賽中奪了前三名,讓沙龍姐妹們軍心大振。
阿芳發(fā)現(xiàn),沙龍姐妹里除了那幾位癌癥女病友外,其余30多位,差不多全是離異或未婚的單身女性,并且多在30至45這個年齡段上,她覺得這個現(xiàn)象非常有意思。于是,她搞了“吃花酒”,就是往普通的酒里灑花辯。當那些沁人心脾的花辮妖嬈地浮在清香的酒上時,有位女士就忍不住地對在座的單身女人說∶“阿芳這是醉翁之意,別有用心呀,她是想把我們姐妹再往火坑里推,讓咱們吃二遍苦啊?!?/p>
女士們嘩然大笑。按當?shù)氐娘L俗,一個女人吃花酒,就意味著她即將許配他人。于是,每當一次沙龍完畢,阿芳必定為每位單身女賓斟一杯噴香的花酒,讓女友們咀嚼著朦朧的詩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