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夏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立夏的詩句有:《夏意》(宋·蘇舜欽)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2、立夏節(jié)氣的諺語有:麥秀風(fēng)搖,稻秀雨澆。立夏小滿田水滿,芒種夏至火燒天。立夏種綠豆。碗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權(quán)。把草把料,牲口歡跳。饑無勁,飽無勁,不饑不飽才有勁。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走進了淺夏的詩行
這些旖旎的字句
溫馨著那份淡雅情長
///
手里還留有春季的余香
那漫過指間的溫暖
仿佛是你的歡顏
像花一樣開在我的面前
///
清風(fēng)柳岸
陌上云煙
你來時的渡船
載來了我一世的安暖
///
這小小的塵緣
讓繁花開遍了我的心田
溫婉的語言
任縷縷幽香浸透了這素念婉轉(zhuǎn)
///
我種下一顆心愿
在空白的扉頁上
寫下平仄韻律的詩篇
讓她在光陰里帶著愛意蔓延
///
氤氳著我心緒翩躚
讓紅塵中的情思繾綣
彈指流沙間
句尾雋刻下那句古老的誓言
///
這帶著濃情的詩箋
如花朵在我掌心暈染
宋代: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2、《初夏即事》
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3、《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2、原文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fēng)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xiāng)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11月29日沖擊大使館事件導(dǎo)致伊朗-英國外交關(guān)系降至“可維持的最低狀況”,引發(fā)法國、挪威、荷蘭、德國、意大利等國紛紛召回其駐伊大使,五花八門的強化對伊朗制裁方案不脛而走。
12月4日,一架美國RQ-170“哨兵”式隱形無人機墜落伊朗,美國索要未果,各國議論紛紛。
12月6日,歐盟能源事務(wù)專員根特·沃丁格在世界能源大會上透露,歐盟各國在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方面“業(yè)已達成共識”,并“將積極尋求其它大國的認同”。
12月13日,伊朗國會國家安全與對外關(guān)系委員會成員帕爾維茲·索努里聲稱,伊朗即將舉行“意在驗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能力”的軍事演習(xí),導(dǎo)致全球油價飆升。但1天后伊朗石油部長羅斯塔姆.卡塞米出面表示“這不過是一場游戲”,伊朗并沒打算封閉這個海峽,油價又應(yīng)聲而落。
12月13日,國際能源署執(zhí)行總裁瑪麗亞·范德胡芬表示,現(xiàn)在考慮對伊石油禁運的后果“為時尚早”,幾天后有傳聞稱,美國參院可能即將通過推動對伊石油禁運的法案,而伊朗則大張旗鼓抓起了“美國CIA間諜”。
在此期間,五花八門的歐美“對伊武力干預(yù)預(yù)案”不脛而走,“伊朗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加劇”、“哈梅內(nèi)伊兒子陰謀弒父被捕”之類小道消息,也一直在傳播-辟謠-再傳播-再辟謠的翻來覆去中被熱炒。
伊朗究竟是否面臨一場戰(zhàn)爭?目前的局勢對全球石油市場價格有多大影響?
“油路之重”拖累戰(zhàn)爭意愿
必須指出,過去的一個月里,伊朗的確曾有至少兩次離戰(zhàn)爭門檻很近。
第一次是11月底,伊朗示威者沖擊英國大使館事件發(fā)生后。
由于沖擊大使館是國際公認的、違反國際法公約的嚴重事件,加上事件發(fā)生前,伊朗和英國外交關(guān)系剛剛被降格為代辦級,兩國關(guān)系緊張,如果此時“受害者”英國不顧一切作出“打”的決策和動作,其盟國就算有不同意見也只能勉力配合,國際社會也會因為伊朗理虧在先而不便阻止。
然而在最初激憤表示“伊朗必須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并在外交上作出一系列強烈反應(yīng)后,英國并未訴諸極端,不但未作動武的姿態(tài),且將外交指責(zé)的口徑限于“對使館保護不力是伊朗政府的恥辱”,而未直接將沖擊使館事件說成伊朗官方主導(dǎo)。這次戰(zhàn)爭危機的“鑰匙”掌握在英國這個“受害者”手中,“受害者”如此拿捏分寸,其它國家就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也不便比“正主”跳得更高。
盡管美、以曾多次揚言,對伊朗核設(shè)施進行“先發(fā)制人”、“外科手術(shù)”,但從前沿部署情況看,財力拮據(jù)、多線鋪攤子的美國并未真正做好和伊朗進行軍事對決的準備,伊朗是地區(qū)大國,且西鄰伊拉克,東接阿富汗,北面隔里海與俄羅斯相望,戰(zhàn)略地位既重要又微妙,一旦開戰(zhàn),小打無濟于事,弄不好還會如“無人機事件”般自討沒趣,大打則有把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甚至俄羅斯拖下水的可能,這個險是美國如今不能冒、也不敢冒的。
至于以色列,其歷史上對伊拉克、敘利亞核設(shè)施都進行過突襲,其軍事原則也一向是先發(fā)制人,但伊朗核設(shè)施相對分散,且已能自力更生,“一擊得手”不難,手到病除則不易,一旦一擊不中,或雖中而不徹底,伊朗的反擊將令以色列難以承受,而雙方并不接壤的實際情況,也讓以色列的后繼軍事行為難以著力。
事實上,以色列和伊朗隔三差五便會隔空喊話,“地圖上抹去”、“軍事上打擊”之類狠話司空見慣,但說和做往往是兩回事。
美以雖未準備好戰(zhàn)爭,伊朗卻已準備多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當(dāng)然并非玩笑話,而是伊朗有能力馬上實施的。霍爾木茲海峽是大多數(shù)中東原油輸出的必經(jīng)之路,而中東又占世界能源需求供應(yīng)量的70%,每天有1500萬桶原油從霍爾木茲海峽通過,根據(jù)地緣政治學(xué)家斯塔夫的計算,這意味著波斯灣石油出口總量90%,或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40%。
“玩笑”實際上是在公開提醒國際社會:全球石油市場在面對伊朗戰(zhàn)爭威脅時是何等脆弱。鑒于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意義,和它在戰(zhàn)時極易被伊朗封鎖的現(xiàn)實,美國在考慮對伊朗動武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石油禁運:雷聲大,雨點小
盡管歐美相繼傳出“石油禁運”的信息,但其中實際上大有玄機。
歐盟的“共識”留了許多“疑問手”,包括“共識”的時間、前提一概欠缺交代,“大國一致”究竟是何含義、如果“大國不一致”是否仍然禁運,均語焉不詳。而美國參院固然極可能通過批準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的決議,但美國復(fù)雜的府院表決批準程序,加上選前微妙的政治平衡,都足以讓這項決議在“程序循環(huán)”中奔跑好一陣子,甚至未必能跑到終點。
歐盟委員會月度統(tǒng)計資料顯示,西班牙、希臘、意大利進口伊朗石油量占總進口量比例分別達14.6%、14%和13.1%,禁運將令這些經(jīng)濟情況糟糕的國家不堪重負。
不僅如此,歐盟在2011年只占伊朗石油出口比率18%,而中國(20%)、日本(14%)、印度(13%)和韓國(10%)都沒有任何跟進的姿態(tài)。正如法國《新觀察家報》援引正如巴黎三大教授伊恩·理查所言,石油禁運的結(jié)果,就是中、印等不參加制裁的第三世界國家把伊朗石油生產(chǎn)份額瓜分,而美國和歐洲卻要面對高漲的油價——而這高油價恰是他們自己制裁伊朗所哄抬上來的,“沒有比這更愚蠢的做法了”。
有歐洲媒體指出,最害怕對伊朗實施石油制裁的是美國而非伊朗。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一旦石油制裁生效,油價將暴漲,并沖擊本就糟糕的美國和歐洲經(jīng)濟,這將令美國本土產(chǎn)業(yè),以及美國和各主要貿(mào)易伙伴間的經(jīng)貿(mào)往來受到重創(chuàng)。
伊朗石油出口的18%,也就是每天450000桶是銷往歐洲的。一旦制裁,意大利和希臘這些依靠伊朗石油勉強維持經(jīng)濟的歐盟問題國家,將會陷入雪上加霜的局面。與之相反,伊朗20年來早已習(xí)慣了制裁,也總結(jié)出一套有效的應(yīng)對方法,如今他們早已售出未來4個月的石油,而且還有自己獨立的客戶網(wǎng)絡(luò)。奧巴馬等人可能會通過“程序游戲”,一方面作出禁運的姿態(tài),另一方面又盡可能拖延這一姿態(tài)兌現(xiàn)的時間。
12月初,呼吁追加對伊朗制裁最積極的美國高級官員、國務(wù)院防核擴散與軍備控制特別顧問羅伯特·艾因霍恩,大聲疾呼追加“各方面制裁”,其中也包括石油化工產(chǎn)品,卻唯獨強調(diào)“不包括原油”,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其實誰都害怕把油價推高,那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個道理不但美國、歐洲懂,伊朗人也懂。
“無人機風(fēng)波”中伊朗的應(yīng)對自然,和美國的舉措失當(dāng),不僅讓美國丟了面子,而且用事實證明“有辦法對付美國”不是一句空話。而奧巴馬當(dāng)局那份要求伊朗歸還無人機的聲明顯得愚蠢而幼稚,又讓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自大、疏漏和缺乏應(yīng)變準備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