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辛棄疾詞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白發(fā)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3、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4、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
5、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6、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7、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
8、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9、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0、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11、自古天下離合之勢常系民心。
12、君如無我,問君懷抱向誰開。
13、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4、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15、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16、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7、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18、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9、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不長江滾滾流。
20、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21、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22、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23、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24、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25、醉里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2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27、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28、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9、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30、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2、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3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34、三軍甲馬不和數,但見動地銀山來。
35、少年不識愁滋味,卻道新涼好個秋。
36、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
37、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原自要春風。
38、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9、日頭落下,胡人騎兵揚起的沙塵未曾斷絕,西風漸起,邊塞的戰(zhàn)馬白白養(yǎng)肥卻不去打仗。
40、天外閃爍著七八顆小星,山前灑落了兩三滴微雨。
[關鍵詞]辛棄疾;題壁詞;寫作動機;題材內容
從唐代開始,越來越多的文人將詩詞題寫在亭臺樓閣等各種建筑物墻壁上,或是驛站、渡口的柱石上,平時游覽勝跡,往往將一己之懷即興書寫在巖石粉壁上,供人賞玩評點或唱和。在辛棄疾生活的南宋孝宗至寧宗時期,題壁文學已經發(fā)展得相對較成熟,今鄧廣銘《辛棄疾詞編年箋注》一書中載辛棄疾的題壁詞有27闋之多,其中明確在題序中指出是書寫在粉壁巖石上的是8闋,另外的皆是為建筑物所題之詞,雖沒有材料確定其通過題壁這種形式進行傳播,但究其寫作因由與功用,仍可以將其歸入題壁詞的研究范圍之內。
辛棄疾所作題壁詞,寫作動機比照之前的文人題壁詞的書寫更顯復雜,不再是單純的“發(fā)乎情”之作,夾雜了一部分應酬之作與他人請求之作。在題材內容上,前期創(chuàng)作數量較少,側重于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歷史的興亡感;后期閑居田園時,題壁多關注個人際遇、家庭瑣屑和田園農事,貼近生活,饒有趣味。而辛棄疾的題壁詞創(chuàng)作,不僅秉承著唐宋題壁作品一貫的隨意性和真實性的風格,更在題壁時將眼前的景色進行虛化,使其作品往往超脫了本來要描寫的景致,而更多地傾向于抒發(fā)他的情感和表現想象力,以隨意的筆調對于真實性的突破成為辛棄疾題壁詞最重要的特點。
一、抒寫目的和動機
王兆鵬先生認為,題壁和觀看題壁就如同現代的人上網發(fā)帖,因此題壁詞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即時性、無償性四大特點和發(fā)現人才、反映訴求、廣告促銷三大效應。(1)辛棄疾的題壁詞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情之所至不吐不快的率性表達,這一部分作品才思靈動,情感豐沛,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
完全敞開懷抱寫一己思緒的作品以《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最為著名,這首詞寫于辛棄疾閑居信州、往博山去的途中,少年之時“為賦新詞強說愁”(2)的情懷在如今識盡愁滋味之后,反而顯得說不出道不明,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達,便只能欲說還休,很有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這首詞之所以為后世稱道,便在于辛棄疾采用淺顯通俗的口語,道出了人生的況味。有別于辛詞中其他以文為詞的大段鋪敘,這首小詞顯得情意直白,更見辛棄疾對少年時的自己無奈而又悔恨的復雜感受。而這種不加掩飾的情感流露,正是題壁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一詞,辛棄疾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將“弦斷知音少”(3)的幽怨之情奮筆疾書在雨巖,借用了楚辭中娥眉遭妒的典故,自悲年華漸老而無用武之地,字字句句無不是酒后真言,醉酒之后情不能自已,因而感人至深。
作為一種自由開放地抒發(fā)自己真情實感的作品,題壁詞確實以表達自身情感的主動創(chuàng)作為主,但是當題壁詞慢慢開始承擔發(fā)現人才、廣告促銷等多樣化的社會功能之后,就不再簡單地用于文人抒感,應酬客套之作和他人請而作也就出現,這類作品在辛棄疾的題壁詞中也出現得比較多。相對于率性自然地抒發(fā)性情,這類作品顯得迂回深婉得多,真情實感也相對較少。
辛棄疾應他人所請而創(chuàng)作題壁詞的時候,就需要滿足求詞者的意愿?!赌咎m花慢?題上饒郡圃翠微樓》作于慶元年間,是信州地方官趙伯瓚請辛棄疾為其所建的翠微樓所題之詞,辛棄疾在詞中對趙伯瓚建樓大加贊譽,“父老愿公歡。甚拄笏悠然,朝來爽氣,正爾相關。難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報平安”(4)之句對于地方官受到百姓的愛戴有直接的描述,這也就肯定了趙伯瓚的政績,以及趙在任期間民心所向的和諧景象,不難想象,趙伯瓚拿到辛棄疾這樣一闋題詞,必認為辛棄疾不負其所望。
另外,辛棄疾在應酬客套而題詞的時候,也理所當然地把應酬的效果放在第一位。作于開禧二年(1206)的《歸朝歡?丁卯歲寄眉山李參政石林》一詞,所題的建筑是辛棄疾并不熟悉的李參政李壁家鄉(xiāng)故宅石林,遠在四川眉山,辛棄疾于開禧二年(1206)差知紹興府、進寶文閣待制,又進龍圖閣待制、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5),免不了與當時朝廷大員有所應和,因此在此詞中,以蘇洵父子比李燾、李壁父子皆才俊,又多次使用嵇康等人之典,以題石林故宅而贊美李壁,溢美之辭中似有阿諛之意,精致典雅但并無情意,純乎應酬之作。
辛棄疾作題壁詞明顯出于以上三個不同的目的,這也就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質量有所區(qū)別。以己之手寫己之心的作品,在情感醞釀和表現等方面都有動人之處,畢竟是情之所至,或與讀者心有戚戚;應他人之請而作題壁詞,雖然也可以抒寫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卻不得不考慮請詞者之意,所以難免受到束縛;而應酬客套的場合,題詞助興往往更多的是敷衍,用典故填充其詞,并無真情可言。當然,在考察辛棄疾題壁詞創(chuàng)作動機的時候,應當分別對待這三種動機下產生的作品,這樣才能理解辛棄疾在創(chuàng)作時的恰當處理。
二、題材內容多樣性
從北宋開始,題壁詞就開始迅猛發(fā)展。到辛棄疾所處的這一時期,題壁詞的題材內容已經擴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雅士每到驛站津渡、名勝古跡,必定會尋找前人的題壁,或追和,或若有所感,化入自己作品之中。辛棄疾就曾在長沙道中看到一處題壁,乃一婦人所書自己心中悵恨,辛棄疾觀之心中有感,遂作《減字木蘭花》一闋: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姊妹家。水村山驛。日幕行云無氣力。錦字偷裁。立盡西風雁不來。(6)
這首小詞從題壁中的思想感情衍化而來,辛棄疾以女性的角度來表達情感,上闋寫遠離故鄉(xiāng)閨閣又所嫁非人的哀愁,下闋寫遙寄錦書、等候歸人的悵恨之情。由此可見,通過題壁表達自身情感的作品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與當時文人創(chuàng)作的關系十分密切。
辛棄疾自己創(chuàng)作的題壁詞題材和內容更趨多樣化,既有繼承當時書寫所見所聞、傾吐一己悵恨的主流內容,更無限拓展了題壁詞的題材和內容。在辛棄疾的筆下,細如塵埃的瑣碎家事可以成為題壁的中心,而千鈞之重的歷史興亡也可以題于粉壁供后人慨嘆。
(一)個人情感
行經驛站,或游覽名勝,興之所至而題詞壁上,個人情感噴薄而出,一直以來是題壁作品吸引后來者佇足賞讀的重要原因。辛棄疾的題壁詞,也有大量通過眼前之景抒發(fā)一己情感之作。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一詞作于淳熙五年清明前后,東流一地為江行泊駐之所,風景名勝讓往來士人流連,趙蕃、韓都有詩記之。辛棄疾于落花時節(jié)駐留東流,免不了傷感一番,借傷春惜別表達年華老去的惆悵,嘆一聲“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一時間新愁舊恨纏繞糾葛,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到達頂峰。
后來辛棄疾兩度閑居江西,飽嘗了田園生活的滋味,再題壁也更多地是通過農耕生活的描繪表達自己知足閑適之情?!督褡?博山道中書王氏壁》題在王氏酒家壁上,坦言“風景好,不爭多”(7),以一個白發(fā)蒼顏的老翁形象,傾訴自己以田園閑居了此一生的愿望?!赌咎m花慢?寄題吳克明廣文菊隱》一詞從菊的角度切入,借陶淵明、堯舜、巢由等賢人名士表達對“朝吟暮醉”(8)生活的欣然自足之情。
(二)家庭瑣屑
題壁詞一般具有隨意性,內容多就地取材信手拈來,辛棄疾《定風波》中有一首就是書寫在自家墻壁,描述自己大醉之后歸來,家人要求其戒痛飲之事。完全著眼于家事,既富有居家之樂,又能見辛棄疾酒醉之后憨態(tài)可掬。
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千古醉鄉(xiāng)來往路。知處。溫柔東畔白云西。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9)
對于自己大醉歸來,辛棄疾是不以為然的,雖身已歸家,夢魂卻仍然留在痛飲席上。而對于家人要求自己戒酒之事,辛棄疾更加不放在心上,以劉伶之妻勸戒的典故,自比劉伶,坦言自己不醉不歡。這種將生活瑣事隨意書寫于壁的情懷,不失為辛棄疾題壁詞題材內容的一大拓展。
(三)田園農事
辛棄疾兩度閑居江西,飽嘗了鄉(xiāng)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由心有不甘到屬意淵明,創(chuàng)作了大量詞作表達自己對于村居生活的喜愛,雖然許多朋友都認為,辛棄疾的英雄之氣不該被村居之寧靜磨滅,但辛棄疾確實最終將自己一顆英雄之心安放在了寧靜的山水之間。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辛棄疾的題壁詞中,對于田園生活的實景描繪作為其抒情的載體,確實有令人稱道之處。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即興題在游鵝湖途中酒家的墻壁上,鵝湖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給了辛棄疾很深的觸動,因此這首題壁詞著眼于素樸的鄉(xiāng)村之景,描繪薺菜花、群鴉、桑麻等自然景物,閑適清新。最是“青裙縞袂誰家女”(10),在這自然景色之中更添了幾許多情與嫵媚。
《鷓鴣天?戲題村舍》一詞中,寫雞鴨成群、桑麻繁茂、柳樹沙洲和溪流潺潺,無一不是對田園風光的實景描繪,以“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11作結,在純粹的自然景物之外更添了淳樸的人情之美,從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兩個維度來表達村居生活之樂,更將這種自然與人情的結合作為題壁詞題材內容方面的突破,不啻為辛棄疾匠心獨運之處。
(四)歷史興亡
辛棄疾二十歲時便曾于千軍萬馬之間斬賊首級,萬里南來,哪怕在南宋窮其一生都沒有機會實現其北伐之志,但他胸中的英雄之氣,并沒有在時間的磨礪中消失殆盡,反而歷久彌堅,在其題壁詞中也常常出現歷史興亡之感與豪邁悲壯的英雄之氣。
早在淳熙二年至三年辛棄疾任江西提刑時,曾游于江西皂口,由皂口北望故土,寫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詞從眼前的清江水放眼開去,聯想到北望家國失地,卻被無數重青山所遮,回不去,望不見,空留下“畢竟東流去”(12)的無限悵恨。
長期的閑居生活沒有磨平辛棄疾的雄心壯志,到嘉泰四年(1204),垂垂老矣的辛棄疾在京口塵表亭題《生查子》一首,仍顯英雄之氣。其中描繪了“紅日又西沉,白浪東流去”(13)的開闊雄渾之景,辛棄疾追慕萬世之功的壯心猶在,一聲“我自思量禹”的吟嘆將他畢生建功立業(yè)的鯤鵬之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辛棄疾所作題壁詞,在題材內容方面,不僅沿襲了北宋以來書寫實景、直抒胸臆的傳統,更將所感所遇事無巨細都匯入詞中,細碎如家人叮嚀之語,宏偉若歷史興亡之辭統統入辛棄疾題壁詞中來,這些題材多樣的題壁詞是辛棄疾才情的彰顯,也是他對題壁文學內容的重要開拓。
三、由實入虛的隨意筆法
題壁詞多即興之作,往往一揮而就,寫法具有隨意性,有研究者認為題壁詞中多用的物象一般是詞人親眼目睹,并成為詞人情之所發(fā)的導火索,因而題壁詞的物象更具有真實性。14這種帶有明顯隨意性的真實寫作,是辛棄疾所處的時代題壁詞的主要寫作手法,辛棄疾能熟練地掌握。在《新荷葉?再題傅嚴叟悠然閣》一詞中,辛棄疾就用傳統的題壁詞寫法,從實際景物著手,描繪所題之悠然閣,從眼前的南山耕種、采菊題詩、小閣橫空、白云孤飛等景象切入,表現傅嚴叟的悠然閣所寄寓的歸隱之樂,真實生動的景色具有較直觀的視覺沖擊。
但辛棄疾的題壁詞沒有停留在實寫景物這個維度,而是由實入虛,運用神話、想象等方式,用隨意性的筆法避實就虛,創(chuàng)造一種夢幻般的題壁詞詞境。
由實入虛的第一步是開始由實物描寫轉入自身志向的表達。同樣是為傅嚴叟悠然閣題詞,比起前文中提到的《新荷葉》,辛棄疾的另一首詞《賀新郎?題傅嚴叟悠然閣》則隱去了悠然閣周邊景色的描寫,而將全部精力放在抒發(fā)自己的慕陶之情上面。“到君家悠然細說,淵明重九”就借悠然亭之魂,引出慕陶的話題,之后化用陶淵明“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和“欲辨已忘言”等句,表明自己與淵明心志相通,只愿把酒歸田了此生。整首詞似乎與所題之悠然亭完全無關,而只是反反復復在吟詠一己之志,這就已經超脫了傳統的題壁詞寫法,開始由實景描寫轉向情感虛化。
辛棄疾《水龍吟?題瓢泉》未寫景而以議論統領全篇,瓢泉乃辛棄疾之發(fā)現,瓢泉之名也為辛棄疾所賜,但這首題瓢泉的詞卻并沒有寫瓢泉的景色,而用顏回、公西華、許由等人的典故來自勸,勿為行藏用舍、貧賤富貴這些事情而心懷憂愁,而表達一種樂天知命的自我期許。
最能體現辛棄疾非凡才思的是不寫景而用想象營造意境的題壁詞,這些作品完全脫離了題壁詞原有的真實性,而隨心所欲地通過神話傳說和想象、聯想等手法,將景物完全虛化,以取得光怪詭譎的藝術效果。
《歸朝歡?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一詞就完全沒有對積翠巖的形狀、位置、周邊情況進行介紹,而共工觸怒不周山的神話故事寫起,想象積翠巖是女媧補天時“卻把此石投閑處”,充滿了奇幻的色彩。緊接著以兒童敲火、牛羊磨角來側面襯托積翠巖之堅礪,而結語卻以“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15)抒懷,隱隱有哀怨之情卻并未放棄希望,其堅如磐石之心或與積翠巖相類。全詞中積翠巖并不是詞人著重描摹的景物,雖然是為其題詞,卻超脫其外,因此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可以吟詠性情,馳騁懷抱。另一首《賀新郎》也是為積翠巖而題,同樣避開了積翠巖的細致描寫,而運用想象,造開闊雄渾之境,形成排山倒海之勢。
拄杖重來約。對東風洞庭張樂,滿空簫勺。巨海拔犀頭角出,來向此山高閣。尚依舊爭前又卻。老我傷懷登臨際。問何方可以平哀樂。唯酒是,萬金藥。勸君且作橫空鶚。便休論人間腥腐,紛紛烏攫。九萬里風斯在下,翻覆云頭雨腳。更直上昆侖濯發(fā)。好臥長虹陂十里,是誰言聽取雙黃鶴。推翠影,浸云壑。(16)
上闋還掙扎在人間哀樂之中不可自拔,下闋就轉為甘愿化作橫空鶚,不管人間污濁之物而馳騁九萬里長空,翻手為云覆為雨,筆法隨意但一氣呵成,這樣的雄心壯志也只有辛棄疾這樣的英雄才不吐不快,這樣的題壁詞既成全了詞人的情感流露,又超越了所題之物,有了更加豐富的意蘊。
辛棄疾的題壁詞在南宋題壁文學發(fā)展歷史中并不引人矚目,但其題壁詞既有情之所至的真實,也有應他人之請、應酬客套的便宜之處;在題材方面,辛棄疾能將瑣碎的家庭之事和恢宏的時代、歷史興亡感融入詞中,使其所作題壁詞上天入地無處不可達,極大地拓展了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在對傳統題壁詞真實性的突破這一方面,辛棄疾用隨意輕松的筆法,將其擅長的歷史典故匯入其中,是其題壁詞高于一般的實景與情感的融合,而信步上升到完全虛化創(chuàng)造意境的狀態(tài),因而其題壁詞有著由實入虛的突出特征,不得不說這是辛棄疾對于題壁詞的一大創(chuàng)新性貢獻。
參考文獻:
[1]鄧廣銘.辛棄疾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鄧廣銘.辛棄疾年譜[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3]耿本棟.辛棄疾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辛更儒.辛棄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黎修良,譚小琴.試論辛棄疾的題詠詞[J].名作欣賞,106-117.
[6]譚新紅.宋詞的題壁傳播[J].浙江大學學報,2010(5):192-199.
[7]王兆鵬.宋代的“互聯網”――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J].文學遺產,2010(1):56-67.
[8]祝云珠.壁間奇葩――論宋代題壁詞的藝術特征[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4):28-30.
注釋:
(1)王兆鵬:《宋代的“互聯網”――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文學遺產》,2010年第1期,第56-67頁。
(2)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4頁。
(3)同上,第182頁。
(4)同上,第420頁。
(5)鄧廣銘:《辛棄疾年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34頁。
(6)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78頁。
(7)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73頁。
(8)同上,第421頁。
(9)同上,第190頁。
(10)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93頁。
(11)同上,第199頁。
(12)同上,第43頁。
(13)同上,第568頁。
(14)祝云珠:《壁間奇葩――論宋代題壁詞的藝術特征》,《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年4月,第28-30頁。
早上好!
隨著九月初升的太陽,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從今天開始一批新同學新老師正式融入了__中學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大集體,在今后的三年和以后更漫長的歲月里,__中學的風景一定會因為你們的到來更美麗,__中學的未來也一定會因為你們的到來而更加精彩。在此,我謹代表__中學所有教職員工向新同學、新老師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同時我代表學校黨總支、學校行政向一年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團結進取的全體教職員工,向一年來專心學習、自強不息的全體同學,致以新學期的祝福:祝大家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老師、同學們!在過去的半年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校在各個方面的穩(wěn)步發(fā)展:學校成為了自治區(qū)示范性普通高中、__市綠色學校、__省綠色學校,20__年高考我校再創(chuàng)佳績,上重點線人數突破三位數達140人,上本科線以上人數772人,__中學的莘莘學子跨長江,過黃河進入全國知名學府深造,實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在過去的半年里,學校在教育教學科研、體育、文藝、衛(wèi)生、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所有這一切都凝聚著全校師生的心血和汗水!只要我們全校師生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不斷進取,我們堅信江南中學的明天會更好!
新的學期意味著新的征程。在新的學期里,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團結務實,自強不息”的__人精神,發(fā)揚"團結、頑強、拼搏"的中國女排精神,發(fā)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為了學校的發(fā)展,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發(fā)展,共同努力,竭盡全力!
同學們!__中學是一個能成才的好地方,__中學是你們今天的選擇,明天的驕傲!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我要求你們首先做一個合格的__中學學生,其次做一個優(yōu)秀的__中學學生,再次做一個出色的__中學學生。
老師們,同學們,__中學風光無限好!在新的學期里,讓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海的胸懷,山的信念"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讓我們人人爭做優(yōu)秀的__人,以更加嶄新的姿態(tài)建設__,發(fā)展__,創(chuàng)造更優(yōu)異的業(yè)績,向祖國向人民獻禮!
[關鍵詞]辛棄疾;蘇軾;農村詞;繼承;發(fā)展
[作者簡介]康麗云(1962―),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宜春學院人文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江西宜春336000)
在中國文學史上,由于文人自身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階級局限性等諸多因素,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生活的詞作并不多。從詞的發(fā)展史來看,最早寫農村詞的是蘇軾。蘇軾打破了“詩莊詞媚”的界線,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創(chuàng)作了清新明朗、樸素無華的農村詞。繼蘇軾之后的辛棄疾,以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關注農村題材,他常常用通俗淺近、樸素清新的語言創(chuàng)作農村詞。辛棄疾的農村詞無論是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都直接承繼了蘇軾的農村詞,并且有所發(fā)展。本文僅從農村場景的描繪上,農民形象的塑造上,表現手法的運用上三方面探討辛棄疾農村詞與蘇軾農村詞的繼承與發(fā)展關系。
一、農村場景的描繪上
農村場景的描繪包括描寫農村的自然風光以及農民的生活圖畫兩方面。
蘇軾不僅是一位具備多種藝術才能和有過杰出革新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作家,而且是一位廉正賢明的地方長官。他在任密州、徐州和杭州知府時,曾經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如筑堤壩,修水利,灌溉農田,親自組織領導農民抗水災,抗旱災等等,并多次請奏朝庭減免農民的賦稅。他還以“世農”自居,表示愿意世代務農。由于蘇軾關注、熱愛農民及農耕生活,因此他創(chuàng)作了一些反映農村生活的農村詞。其農村詞雖然數量不多,大約只占其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卻描繪了農村的自然風光和農民的生活圖畫。如著名的《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五首: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采桑姑。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羅裙。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軟肌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這組詞創(chuàng)作于1078年,蘇軾時任徐州知府。這一年竟然一春無雨,旱情嚴重。徐州城東20里有一石潭,與泗水相通。作為一州長官蘇軾和老百姓一起來這里求雨,捉魚放生于石潭。得雨后,蘇軾又趕去參加石潭祭神“謝雨”的儀式,與民同慶,沿途所見所聞,寫下了這組組詞。詞既描寫了農村寧靜質樸的自然風光,如“日照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麻葉層層苘葉光”;“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等詞句。也描寫了農民的生活圖畫,如“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等詞句。表現了蘇軾熱愛農村,關愛農民的情懷。
繼蘇軾之后的辛棄疾,進一步把農村題材寫入詞中,其詞也描繪了農村的自然風光及農民的生活場景,但題材更廣泛,反映更全面。
辛棄疾把農村的一蟲一鳥、一魚一雁、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等自然景物都攝入了筆端。如“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看云連麥隴,雪堆蠶簇”(《滿江紅?山中即事》);“朱朱粉粉野蒿開”(《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春入平原薺菜花”(《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鷓鴣天?戲題村舍》);“宿路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陌上柔桑初破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村點暮鴉”(《鷓鴣天?代人賦》)等詞句,都繪聲繪色地描繪了農村樸素清新的自然風光。
辛棄疾還善于選擇農村典型的生活場景,反映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雞鴨成群晚未收,桑麻長過屋山頭”(《鷓鴣天?戲題村舍》);“青裙縞J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旱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詞句,描寫了農民的勞動生活。
又如“竹樹前溪風月,雞酒東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樂竟誰覺,天外有冥鴻”(《水調歌頭》);“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滿江紅?山居即事》);“夜來歸夢江上,父老歡余。荻花深處,喚兒童、吹火烹鱸”(《漢宮春?答李兼善提舉和章》)等詞句,描寫了農民的熱情好客。
再如:“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鷓鴣天?戲題村舍》);“壽酒同斟喜有馀,朱顏卻對白髭R。兩人百歲恰乘除?;榧奘L韮号?,平安頻拆外家書。年年堂上壽星圖”(《浣溪沙?壽酒同斟喜有馀》);“東家娶婦,西家嫁女,燈火門前笑語”(《鵲橋仙?松岡避暑》)等詞句,反映了農民的風俗習慣。
辛棄疾在繼承蘇軾描寫農村自然風光,反映農民生活場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農村的各種自然風光,把農民的勞動、人情、風俗等生活場景寫入詞中,擴大了農村詞的表現范圍。
二、農民形象的塑造上
由于蘇軾能夠深入到農村中去,對農民的勞動生活情況有著直接的了解和認識,并且與農民的關系友好親密,因此,他在詞中塑造了一些農民形象。如《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之一下片:“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采桑姑”。描寫一群在戶外勞作的農民乍見官家求神隊伍的心理動作的反映。農民們平時怕見官家,猛地見到官家隊伍來了,個個嚇得象膽小的麋鹿那樣,紛紛跑開。但是他們內心充滿了好奇,所以并未跑得太遠。當他們看清這是一支為百姓謝神而來的隊伍,并不會傷害他們時,他們又順著謝神的鼓聲自動跑回來圍觀。有些小伙子還趕緊跑回村里,把消息告訴那些年輕的村姑們。詞人用了兩個生動的比喻,出神入化地勾勒出了農民的心理神態(tài)。
又如:“黃童白叟聚睢盱”;“道逢醉叟臥黃昏”;“隔籬嬌語絡絲娘”;“牛衣古柳賣黃瓜”(《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等詞句,描繪的是勤勞、質樸的黃童、白叟、醉叟、繅絲姑、賣瓜者的農民形象。
辛棄疾曾在江西農村閑居近二十年,與農民有著長期的親密無間的交往,并且和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會因農民的痛苦而痛苦,因農民的歡樂而歡樂,因此,他在詞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農民形象。象白發(fā)的老農老婦,年輕的浣紗女子、采桑姑娘,活潑可愛的村野山童,還有漁夫、蠶婦、山民、瓜農等都被辛棄疾栩栩如生地描繪在詞中。如《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描寫了一老一少兩個人物形象。秋風吹起,一位淘氣頑皮的孩童在梨棗園中,手把長竿,偷打梨棗。這幅情景被一位老人看見,這位老人童心未泯,充滿了好奇之心,因此他悄悄隱身一邊,靜靜地閑看孩童偷打梨棗。孩童的專注神情,老人的閑適神態(tài)被活脫脫地描繪出來了。
又如:“一川明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保ā肚迤綐?博山道中即事》),描寫的是一位身段窈窕、體態(tài)輕盈、神情羞怯、勤勞質樸的浣沙女子形象;“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人過竹邊村”(《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描寫的是冒雨回家的賣瓜農形象;“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描寫的是面對豐收在望,眉頭舒展的老農形象。“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頭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舍》),描寫的是一位農家五口人的生動形象。老人恬淡閑適,大兒、中兒質樸勤勞,小兒淘氣頑皮的形象,被辛棄疾描繪的有聲有色。
蘇軾在農村詞中,更多的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塑造農民形象,所描寫的農民形象數量也有限。辛棄疾在繼承蘇軾描寫農民形象的基礎上,極富感彩地描繪了各式各樣的充滿泥土氣味、純真樸實的農民形象,讓農民在農村詞中獲得了主人公的地位,使得農民形象成為詞壇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鮮活形象。
三、表現手法的運用上
蘇軾在具體創(chuàng)作農村詞時,主要運用的是白描手法。如《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之二上片:“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羅裙”,描寫一群村姑出門觀看官家謝神隊伍的心理神態(tài)。她們出門看熱鬧,總是要先打扮一下,但又害怕誤了時間,詞人用“旋抹紅妝”的運作描繪了她們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村姑們還不好意思一個人擠在人群中看熱鬧,只能“三三五五”地遠遠地站在家中的“棘籬門”前觀看,即使如此,她們仍是感到很害羞,總是把同伴推到前面,自己站在后面,在相互推讓之間,以至于“踏破倩羅裙”了。簡潔的三句把村姑們的心理與神態(tài)勾畫的淋漓盡致。
又如《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之四上片:“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痹~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寫農村質樸的風光,通過“落棗花”、“響繅車”、“賣黃瓜”的特定景象,逼真地勾畫出了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真實地傳達出了久旱逢甘雨之后農村出現的歡快情景。
辛棄疾在農村詞中繼承了蘇軾的白描手法。如《鷓鴣天?戲題村舍》:“雞鴨成群晚未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上片勾畫一派農家樂的景象。農民們滿足于有成群的雞鴨,有比房子還高的茂盛的桑麻的閑適生活。下片用柳樹、沙州、溪水的自然景象,來表現農民生活的安穩(wěn)、悠閑。詞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幅農村生活圖象。
又如《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痹~人用白描手法描寫一位回娘家探親的村婦形象。由于長年忙碌,村婦只有趕在寒食時節(jié),趁著蠶生農閑之際回娘家。她著意打扮了一番,穿上了“青裙縞袂”,體態(tài)輕盈地走上了回娘家之路。
老師,同學們:
新學期已經開始,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會憧憬著各種各樣的希望和夢想。如何去實現這些美好的希望,將五顏六色的夢想變成現實,是擺在我們每位同學面前需要用時間和實際行動來回答的一個問題。第一次國旗下講話時向大家提了些的要求,今天我在這里想和大家再談談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問題。作為我們同學要養(yǎng)成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養(yǎng)成呢?
首先是認真預習的習慣,預習是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新課之前提前將即將所要學習知識進行自學,嘗試練習書中的作業(yè)、看有沒有自己通過自學后知識點還有點模糊的地方,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
第二,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我們經常見到有部分同學,上課鈴聲響了,都進行師生問好了,或者老師都開始講課了,他的本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還沒在桌子上放好,還在翻書包等,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說明課前準備工作不充分,影響了聽課。所以學校要求我們每一同學在上節(jié)課一結束,就要先把下節(jié)課的準備工作做好,包括教材、課堂筆記本、文具等等,然后再進行課間活動。
第三,要養(yǎng)成認真聽課的習慣,這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聽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知識的掌握與否。注意力始終要集中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抑制外部不良好因素的干擾。要與做小動作,做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說不。學校安排了專門人員進行巡查,發(fā)現上課不聽講的同學及時批評,令其改正。
第四,要養(yǎng)成獨立、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學習知識的鞏固需要通過作業(yè)、練習來完成。沒有誰能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所有的作業(yè)都必須保持整潔,把字寫認真,盡量做到少用橡皮、不涂改。本學期學校繼續(xù)推行人性化作業(yè),大家在做作業(yè)時還可以與老師進行交流。我們將在期中和期末進行優(yōu)秀作業(yè)展評。對作業(yè)認真和較以前有明顯進步的同學進行表彰,對平時作業(yè)馬虎、不認真完成的同學進行嚴肅的批評和教育。還要進行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競賽。進行各個年級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競賽。當然作業(yè)不光是寫的作業(yè),還有讀的作業(yè),市教育局每天都安排了誦讀的內容,希望全體同學積極參與。期中前學校將組織誦讀比賽,檢查大家的誦讀情況,評選部分誦讀小明星。要求我們各班人與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班與班之間都要進行比賽,班班要有背書進度表。
第五,及時復習的習慣,學過的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復習,才能強化鞏固。為了幫助我們同學復習,這一學期學校在校園網上定期每一單元結束后的題庫,可用于單元結束的測試。條件允許的學生,可到網上下載后進行練習。學校將組織人員對各班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監(jiān)測。對學習成績進步較大的同學給予表揚,特別是以前不及格通過努力能夠及格的同學,以前達不到優(yōu)現在能達至優(yōu)的同學。不光發(fā)給獎狀還有獎品。今年五1班有幾個同學進步就很大(張慧慧、朱強)。
第六,互助學習的好習慣。學校要求我們要成立學習互助小組,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學校將進行優(yōu)秀互助小組評比,比一比哪個互助小組提高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