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年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得過去的新衣,常常是在新年的時候添置,即使是早就做好的,也一定要捂在箱子里等到初一才向親友展示。衣裳不講質地,不論時尚,只要是新的,就算是好好地過了一個年?,F(xiàn)在的新年也添新衣,只是衣櫥里掛著太多的新衣,也就看不出新衣的新了。
記得過去的糖果,只有一種甜,能在春節(jié)的時候吃上母親自制的米花糖已算是一種奢侈了。而現(xiàn)在的糖果有芝麻甜,花生甜,玉米甜,椰子甜,紅茶甜,還有巧克力那種苦苦的甜。
記得過去到鄉(xiāng)下走親戚,看見親戚家殘破的木門上貼著春聯(lián),那春聯(lián)被灰瓦土墻映襯得十分耀眼,便問父親:“為什么要貼紅紙?”父親說:“房子很舊,貼上紅紙就顯得新了?!倍F(xiàn)在的房子比春聯(lián)還要耀眼。
記得過去的年夜飯總是母親用一雙纏著膠布的雙手在廚房里辛勤勞作,當我們享用完滿滿一桌菜時,母親又開始包餃子了。幾乎每次過年,累得直不起腰來的母親都要在床上躺上一天?,F(xiàn)在我們把年夜飯擺在了酒店,母親穿著體面的衣裳,悠閑地評價著哪個菜好吃,哪個菜更香。
記得過去整個春節(jié)期間,是走馬燈式的拜年,走親戚看朋友,挨家挨戶,唯恐拉下一家、得罪一家?,F(xiàn)在的新年,人們除了看親戚,也看世界,有人參加港澳游,有人去了新馬泰。年味淡了嗎?不,是變了,從單一變得豐富,從貧窮變得富裕,從美好變得更美好了。
庭院里那一株株燃燒的紅梅,是點燃鄉(xiāng)村早春的鞭炮。盛裝的姑娘,是新年的眉眼。而火紅火紅的春聯(lián),是新年最吉祥的祝福,化作了鄉(xiāng)村豐年的音符。
此時,辛勞了一年的農人們,便會拋下生活中的煩擾,把自己融入進歡樂的海洋。舞獅子,踩高蹺,唱大戲,搶新娘,一派鑼鼓喧天,祥和吉祥的熱鬧景象。
鄉(xiāng)村的年,最有味的應該是除夕夜。民謠點亮了鄉(xiāng)村不眠的燈盞,家家戶戶的興奮與歡樂在靜謐的燈光里流淌。灶膛里燃著一家的紅火,炸圓子、炒蠶豆、煮花生,濃濃的香味把小村熏染得芳香醉人。灶膛里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把來年的日子燒得旺旺的,一串串的紅辣椒,像一盞盞高掛的紅燈籠,照亮農家的年月。小孩子天真而快樂的在農家小院跑著跳著,放鞭炮,滾鐵環(huán),玩家家,把童年的歡快盡情的揮灑。婦女們則三五成群的圍坐在一起,嗑瓜子,剪窗花,納鞋底,把一年來的喜怒哀樂和閨蜜一起分享。此時的男人們,則顯出一種樸實的粗獷,他們買來幾瓶老白干,邀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炒上幾個菜,邊吃邊聊,計劃著來年的生計。他們大口的吃著肉,大碗的喝著酒,劃拳的吆喝聲響切整個村莊。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靚麗的裝扮。在他們樸實的言談中,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向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年的腳步,就在農人們期盼的目光中,越來越近,新年的鐘聲,伴隨著美好的祝福,敲響在鄉(xiāng)村寂靜的夜空。新年,終于來到了村民們的中間。
雖然年已經過了,但年的味道卻并沒有在鄉(xiāng)村消失。整個正月,鄉(xiāng)村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之中。走親戚,訪朋友,唱大戲,耍龍燈,好不熱鬧。這年的味道,要過了正月后,才漸漸地淡下來,整整兩個月,年味都在鄉(xiāng)村的上空彌漫著。農歷二月,是播種的季節(jié),鄉(xiāng)村的人們,在收獲了一年的喜悅后,便會把來年的希望種在自己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澆灌屬于自己的幸福。來年的新春,一定是豐收的時節(jié),鄉(xiāng)村的年味,永遠飄在每一個農人的心問。(作者地址:四川省華鎣市廣能集團李子埡煤礦辦公室)
春節(jié)的衣裳 陳明俊
春節(jié)是福臨門的日子,總以為那種立領、琵琶扣、印著或繡著傳統(tǒng)花紋的棉襖是新春佳節(jié)里最可心的衣裳。春節(jié)的腳步雖然還有些影影綽綽,但我心里早就按捺不住,產生的一個念頭是:要不要去買一件簇新的中式棉襖,在春節(jié)的時候穿出來,讓自己美麗幾天?
當然,不是普通的中式棉襖,面料一定要絲綢的。絲綢棉襖有種富足感覺;新年是溫暖的,絲綢棉襖恰好也是溫暖如春的;新年是一派喜慶的氣象,絲綢棉襖正好也有那份明艷的華美;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有種蘊藏著精致氣息的古典之美,而絲綢棉襖,古樸、端正、典雅也正是它的別名……
一個小職員,上班天天穿那呆板的制服;一介平民主婦,經營柴米油鹽的平凡日子,雖然很想念那花團錦簇的絲綢棉襖,但想歸想,我從來不曾打算將這愿望變?yōu)楝F(xiàn)實———是的,沒了春節(jié)這個花團錦簇的節(jié)日作背景,很少有人能穿出它那份風華絕代的氣質來的。
沒錯,平時過的若不是匆匆忙忙、平凡瑣碎的日子,期盼可以從從容容穿絲綢棉襖的時光,哪里能那么深切地體會到那份期盼已久的快樂,煥然一新的春節(jié)里,每個人都與絲綢棉襖水融相得益彰的啊。夢幻中春節(jié)我應該是這樣的:團圓聚餐家宴里,有親朋陸續(xù)來做客了,穿著紫羅藍色真絲棉襖的你給他們斟茶,結果客人回去后對你們家的美食只是一筆帶過,對你們家的裝飾布置只是一筆帶過,卻唯獨對你這個充滿了純正年味兒的女主人贊不絕口;大年初一,換上鑲有紅梅圖案的全新絲綢棉襖,和先生兒子去街邊漫步,亮光閃閃的華衣伴著我喜慶地和人招呼新年好;初二你穿一件寶藍真絲棉襖,發(fā)上簪一枚油綠玉簪,牽著兒子的手悠悠然去公園游玩,那天的情狀似乎可以這樣形容,你在享受幸福生活,人們卻在欣賞你的美麗生活……
一旦有了這些想法,還能安靜下來么?雖說準備年貨占了周末,平時又加班,但還是擠出時間,挑了個午休時間趕去中式服裝的專賣店,將一件繁華如夢的絲綢棉襖放進購物袋,快快樂樂去交了錢,心底才安然。因為迫不及待,買的時候幾乎沒有還價,事后想想自己也有些慚愧,太貴了,沒有經濟頭腦。倒是來小坐的鄰居善解人意,她驚艷地看著桌上的絲綢棉襖說,啊,貴點算什么?這種衣服春節(jié)里穿是再好不過……(作者地址:重慶萬州區(qū)百安壩天星路345號)
蛇年隨想 羅玉華
透過一場大雪
我看到了冬天的潔白
滿天滿地的白
滿城滿院的白
透過匆匆的腳步
我看到了春節(jié)的心愿
男男女女的笑臉
老老少少的期盼
像一道溫馨的風景
在華夏大地彌漫
金蛇狂舞躍九州
寒冷的冬天
洋溢著人心的溫暖
黨的富民政策
帶來了家家戶戶的喜悅
天南地北的游子
安居家中的老人
以同樣的心情
感受著生活的幸福
體驗著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
(作者地址:沈陽市沈河區(qū)正陽街98-2一單元三樓2號)
窯灣古鎮(zhèn) 李尚儒
如果徐州是一本書,那么窯灣古鎮(zhèn)無疑稱得上是書中最精彩的一頁。
去年六月下旬,第26屆全國雜文學會聯(lián)誼會年會暨“雜文作家看徐州、澄藍雜文研討會”在徐州召開。筆者作為與會代表,造訪了蘇北明珠——窯灣古鎮(zhèn),真叫人嘆為觀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蘇北古鎮(zhèn),竟可與蘇南名鎮(zhèn)周莊相媲美。
車至窯灣,駐足翹首,青磚疊就的古城門,猶如一位亂世佳人,靜靜地沐浴在燦爛的陽光里。雖然歷經風霜雨雪,斑駁的墻體顯得有點蒼老、安詳,但在初夏的陽光下閃爍著動人的光輝。
我們走過石橋再步入城樓門,置身于圓形的門洞內,幽幽古風撲面而來,一條狹長的街道從腳下延伸,猶如一卷徐州版的“清明上河圖”在眼前徐徐展開。這,就是距今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窯灣。
沿著古樸的街道緩緩前行,古風古韻隨處可見。先不說雕花格窗木板門、青磚小瓦磚頭墻,就檐下那逶迤而去的大紅燈籠,便足以令人產生時空交錯之感,猶如朵朵紅蓮靜靜地綻放在時光深處。
歷史積淀深厚,人文景觀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兩條主街道——中寧街和西大街,至今仍保持原有風貌。中寧街長約五百米,寬約三米,青石板路,兩面是老屋木門店鋪。西大街的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等。據(jù)文物部門統(tǒng)計,現(xiàn)存古民居群有834間,商會館、古廟、碑亭、古橋、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觀20多處。然而,這里的古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穩(wěn)實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靈巧,其建筑多樣性在全國古鎮(zhèn)少見。如果說駱馬湖是一幅畫,可以賞;窯灣古鎮(zhèn)則是一個家,宜于住。在古鎮(zhèn)上,更能夠觸摸到窯灣的市井風情、民俗文化,也更能了解窯灣古鎮(zhèn)老百姓的優(yōu)雅生活與閑適人生,觸摸到窯灣古鎮(zhèn)生生不息的文化脈搏。如果說駱馬湖是精神的,那么窯灣古鎮(zhèn)則是物質的。
我們走進一個小巷,看到,墻頭攀著紫藤,爬著薔薇,院里長著枇杷,天井里還有兩盆茉莉,“千家養(yǎng)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會過日子的窯灣古鎮(zhèn)人總是將市井人生打理得古色古香。窯灣古鎮(zhèn)的美絕不單純是古老名氣,那種小巷深處溢出的安謐氣息同樣令人著迷,有種穿透心靈的寧靜,讓人油然而生家的溫馨之感。
登上古鎮(zhèn)小樓眺望,大運河盡收眼底,河水靜靜地流淌著,那“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的景象蕩然無存。明、清漕運和海運之鼎盛,扼南北水路之要津已成往事。歷史的煙云只能容我們發(fā)揮自由的想象,或從唐詩宋詞,或從這些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中去揣度去考察了。便有那些名建筑是十八家錢鋪、奶奶廟、大仙堂、碧霞宮、三清觀、城隍廟、慈云寺、觀音庵、小街子奶奶廟、九宮道升仙樓等……也足以讓人發(fā)思古之幽情。
兔兔的守護總是那么輕柔,甚至沒有感到她的存在。時間,就如流沙一般從指縫之間流走了。
“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rdquo;,年的味道猶如奶酪一般越加醇厚,彌漫在這個小城的最上空。那么芳香美麗。
小年夜的祈福,鐘聲蕩漾在每個人心頭,甜甜的麥芽糖,融化了每個人心中一年的不幸與回憶,也拉開了年的序幕,為新年的種子挖下了第一鍬。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歷一天天的被翻過,這時的人們早已開始為年前年后做準備了。金黃色的炸角,充溢芳香的藕荷,白白的花卷,豆包,哪個不是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鮮紅的對聯(lián),威武的門神,熟悉的漿糊。貼上了房門,貼下了人們對將來一年的美好祝愿。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如一張白紙,尚未涂抹,我們將用一年的汗水填寫這幅充滿希望的圖畫。
1.年,傳說是遠古時候的一種惡獸,人們提起它都毛骨悚然。后來,為了不讓年禍及人類,老祖宗們想了好多辦法,往往在歲末的當頭,通過點燃篝火、鳴放爆竹、擊缶敲磬等一些祭祀活動來驅除邪惡,以祈禱五谷豐登,人丁興旺,萬事順達,天下平安。
2.放煙花要等天全黑了,在黑夜的襯托下才能顯示煙花絢爛的美。美麗的煙火像噴泉一樣噴吐著五彩的光芒,耀眼而妖艷,讓我發(fā)呆。而我最喜歡的,卻是那種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被稱為“電焊條”的最最普通的煙花。每當大部分人放煙花的興致過了之后,我就會到樓頂上去過上一把“煙花癮”。這個時候放煙花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我手里的煙花發(fā)著暗淡的光,如輕煙一樣淡遠,我享受這一份只屬于我一個人的新年氣氛,直到手中的煙花燃盡。
3.除夕夜。全家老少齊聚,用過豐盛的團圓飯后,母親將早已準備齊全的各色點心一碟碟端出來,擺滿了桌子。父親燒起守歲的篝火,全家老少圍坐在篝火旁,用著點心,閑話家常?;鸸庥臣t了父母漸老的笑顏,仿佛這一刻圍爐夜話的天倫之樂抵過了數(shù)十載清貧和艱辛。偶爾火中一種不知名的樹葉發(fā)出一串清脆的響聲,像升平的笳鼓齊鳴。夜深了,村子里傳來陣陣的鞭炮聲,在封門辭歲了。每扇門戶都在鞭炮聲里關上,仿佛辭去了一年來的是非煩惱、喜樂哀榮、艱辛困頓、富貴貧窮……
4.辭歲的鞭炮聲剛剛落幕,村落里便稀疏響起三兩聲過早的雞鳴,似早已按捺不住要把世人從清平祥和的夢里催起,去迎接新春里最早的惠風帶來的萬種如意、千種吉祥。鞭炮聲又急急忙忙地此起彼伏響起,門戶在夜氣和霧氣裹著清香的硫黃的味道里一扇扇洞開,在紅紅燈籠的映照下,一縷縷紫氣飄向門內,像是預兆著新的一年里世代相期的平安富貴終會襲人而來。
5.十五晚上,來臨。龍燈在全村游完后稍事休息,便要開始舞龍燈了。在村中央一塊開闊的禾坪上,全村人扶老攜幼,帶著各式長短不一的鞭炮和煙花齊聚一堂。當鑼鼓喧天響起時,鞭炮聲中,銀光火樹影里,一個個矯健的漢子將龍燈繞圈飛舞起來,只見一條金鱗赤須的紅龍似從天降,在空中翻滾盤旋,須鰭怒張,直欲橫空飛去。青壯年輪流替換,龍便始終飛翔到深夜方去。而老媼的笑聲、孩子爛漫的雀躍、姑娘紅彤彤的笑臉卻依然在那片土地上與龍共舞到今日未休,于我遠在千山的夢里……